第136章(2 / 2)

房玄龄感觉自己表达的已经很明显了,你光问我怎么样,也没见您赏我一个,结果听到陛下的回答还是一阵心塞,觉得自己终究是错付了…

“房相事务繁忙,对此物知之甚少也无妨,朕打算扩大北疆的互市,用这些东西换些牛羊回来…”

随后李世民将李兴旺的说辞美化了一下,问房玄龄怎么看,哪知房玄龄纠结了半天,才沉声回道:

“陛下,依老臣看,此物巧夺天工换牛羊是再好不过,但最好还是双管齐下,北疆可用同此物换取牛羊,剩下的理当南下,用此物换些粮食来的稳妥,毕竟民以食为天,蝗灾乃前车之鉴,不可不防。”

李世民点点头,对于房玄龄的见解给予了肯定,随后便让房玄龄起草具体章程,毕竟互市的东西都有名册,加到里面的才能交易。

具体的细节还要房玄龄加班开会群策群力,他只要结果就行。

但李世民订完大框架后就没下文了,在房玄龄幽怨的目光中,随口说了几句“我就相信你,你办事我放心”之类他耳朵都起茧子的话,果断转头对背景板长孙无忌说道:

“辅机对此事有何见解!”

话音未落,长孙无忌就弯腰一拜回道:

“陛下所言大善,臣附议!”

李世民咂咂嘴,心里暗爽,觉得这事还得自己来,指望皇后出马,亏那个黄口小儿想的出来。

顿时心情大好,转头就赏了长孙无忌几瓶高档墨水,看的房玄龄目眦欲裂。

新墨水的出现填上了穷人读书的最后一片空白,既便宜又方便的墨条可谓是供不应求。

这东西储存也相当方便,不过“皇庄流民专营店”这次一改常态,墨条售卖都是一百条起步不单卖,毕竟一个店铺接待不了这么多人。

就算如此,也被来往的商人们踏破了门槛,开口就没有低于五百条的,还是先款后货,交完定钱后排队等待即可,一些寒门士子照常奔走相告,感叹出头有望,随后就继续闷头抄书去了。

只有包装精美的高档墨水价格依旧高的吓人,晶莹剔透的玻璃瓶和里面晃动的墨水,对大老爷们来说,那就是优雅,那是晃荡的格调,一时间墨水风靡了长安城,并且和新推出的印刷墨一起,向周边疯狂扩散。

有了便宜又好用的印刷墨,书籍的价格也直线下降,害得寒门士子白白高兴了一场,幸好笔墨纸砚现在都便宜,所以大多人都骂骂咧咧的转行兼职教书。

各地的造纸作坊也搞起了副业,市面上的书籍又去雨后春笋似的往出冒,可惜农家子最近都忙着春耕,很少有家庭舍得将孩子送去学堂,估计秋收后的情况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