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女贞子治白发牡荆子治耳聋(2 / 2)

至于赤眼肿痛之患,则可采用如下疗法:备好地骨皮足足三斤,注入清水三斗,慢慢炖煮,直至水量缩减为三升为止。接着去除渣滓,添加食盐一两,继续熬煮,最终浓缩成为二升的药液。频繁使用此药液来清洗眼睛或者点滴眼部,对于赤眼肿痛有着显着疗效。

还有那小儿通睛之疾,多因小儿不慎跌倒或是头部遭受创伤所致,使得瞳仁无法正常归位,观看东方时却望见西方之物,反之亦然。此时可用石南一两、藜芦三分以及瓜丁五到七个,共同研磨成细腻的粉末。每次轻轻地向鼻中吹入少量粉末,每日重复操作三次。

此外,还需内服具有平抑肝气功效的牛黄类药物加以辅助。如此内外兼治,方可称其为“石南散”,对小儿通睛之症颇具成效。

耳聋。用牡荆子泡酒常饮。

九窍出血。用荆叶捣汁,酒调服二合。

中风口噤。服荆沥,每次一升。

头风头痛。用日取荆沥饮服。

心虚惊悸,形容枯瘦。用荆沥二升,火上煎成一升六合,分四次服,白天服三次,晚上服一次。

鹤膝风。用紫荆皮,水煎。饭前服。

痔疮肿痛。用紫荆皮、水煎,饭前服。

赤眼肿痛。用木芙蓉叶研为末,水调匀贴太阳穴中“清凉膏”。

折上伤筋骨之法颇为奇妙。需取接骨木半两、乳香半钱,再佐以芍药、当归、芎以及自然铜各一两。将这些药材精心研磨成细腻粉末后,置于一旁备用。接着,融化黄蜡四两,趁热迅速倒入先前备好的药末之中,并充分搅拌均匀,直至其融合一体。随后,便可着手制作药丸了。这药丸形如芡实般大小,圆润光滑。倘若仅是一般的伤损情况,只需以美酒化开一丸服用即可;但若是遭遇碎折筋骨这般严重伤势,就须先用药液敷贴于患处,而后再行内服之举。

再说那产后血晕之症,可用接骨木碎块一大把,加入清水一升,一同放入锅中慢慢炖煮至水量减半,制成汤药。之后,分多次让患者缓缓服下。

此外,接骨木在临床医学领域还有诸多用途呢!它能够有效治疗急慢性肾炎所引发的水肿症状,改善小便不利之苦,更能缓解风疹瘙痒带来的难耐之感。

而要达到镇心明目的效果,且兼具止血生肌之功,另有一方不可不知。此方便是名为“琥珀散”者,需用上琥珀一两、鳖甲一两、京三棱一两、延胡索半两、没药半两以及大黄五分。将这些药材共同熬制并捣碎成为细散状。每次服用时,舀取二到一匙的药量,趁着空腹之时以温酒送服而下。每日需按时服用两次,坚持一段时间后,便能收获令人惊喜的独特疗效和良好气色。

心神不定,恍惚健忘。用茯苓二两(去皮)、沉香半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饭后服,人参汤送下。

突然耳聋。用黄蜡不拘多少,和茯苓末细嚼。茶汤送下。

茯苓是真菌类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的菌核。常寄生在赤松或马尾松的根上。

茯苓皮:为茯苓的外皮。利水消肿。

赤茯苓:是除去茯苓皮后内部的淡红色部分。清利湿热。

白茯苓:是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健脾渗透湿。

茯神:是白茯苓中心穿有松树根者。宁心安神。

神木:是茯苓中间的木块。治脚气挛痛。

李时珍正在自家的小院里忙碌着。这天,他迎来了一位愁眉苦脸的病人。

“李大夫,我这几日总觉得身体不适啊。”病人苦着脸说道。

李时珍微笑着让他坐下,开始了望闻问切。一番诊断后,李时珍心中有了数。

他转身走到放置药材的架子前,拿起一根竹子,笑着对病人说:“你看这竹,其叶甘淡而寒,能清热除烦。”病人瞪大了眼睛,好奇地看着。

接着,李时珍又拿出竹黄,一本正经地说道:“这竹黄啊,味淡性平,有化痰止咳、活血祛风的功效。你这病症,它能帮上大忙呢!”病人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然后,李时珍拿出雷丸,表情夸张地说:“嘿,这可是个厉害的玩意儿!能驱虫消积呢,就像给你肚子里的小虫子们来了个大扫除!”病人忍不住笑了起来。

随后是桑上寄生,李时珍指着它说:“这桑上寄生啊,可是补肝肾、强筋骨的好东西。”

再来就是榆,他摸着榆树皮说道:“这榆,其皮性甘平,能利水通淋。”

在为病人配好药后,李时珍还不忘叮嘱一些食疗的方法:“回去记得多吃些清淡的,像那竹笋就不错,也有清热的功效呢。”病人连连点头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