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去前线(1 / 2)

我妻薄情 青青绿萝裙 1614 字 10个月前

谢玄英以统计战损为由,将滞留在前线的士卒重新登记,编纂名册。

他拿到了前所未有的实在数据,万人的军队,不算冯四带走的,如今剩下约三千人左右。其中轻伤两千余,重伤近千人。

重伤的士卒被运回了贵州,于惠民药局接受治疗。

但惠民药局地方有限,病床最多百来张,所以,程丹若也不得不详细登记,做完手术后还不错的,及时出院让路。

这一进一出,无意间便统计出了本次的死亡率。

死亡两百多人。

谢玄英盯着这个数字看了很久。

他在大同没机会参与军务,但在京城待过。京城三大营,一营十万人,也就五六个医士,边境更少,一地也就一两日,如李必生,根本忙不过来。

虽然有许多大臣上奏,请求太医院多培养医士,或是征兵的时候募召懂医药的入伍,待遇给得也高,可效果寥寥。

原因很简单,培养一个成熟的中医大夫,至少要十几年。

学徒得先认药材,学习理论,等把药方什么的背得滚瓜烂熟,才有可能上手切脉诊断。

有人才怪。

但他很清楚,惠民药局除了两个老大夫有经验,其他的学徒也好,药仆也罢,都才学习了不到一个月。

知道程丹若忙,谢玄英就自己动笔,拟了个折子,晚上给她看。

她太困,瞄两眼就迷糊了:“挺对,大夫少,主要是边学边看,培养经验……”

话音未落,没声了。

谢玄英低头一看,人靠在他肩头,竟然睡着了。

热热的呼吸扑在他颈间,像是只打盹的猫,手还拽着茶杯。

他摇摇头,拿走茶杯,把她抱回床上,自己也歇下。

第二天就递出了奏疏,简明扼要:

打仗伤病多,请求派医士来治病,虽然我老婆治理有方,阵亡的将士很少,但我们还是很缺人。

反正就是惯例哭惨哭穷,也不指望朝廷真的能派人,主要是等个公函,让朝廷夸赞一下程丹若。

既然夸了,四舍五入等于师出有名,贵州可能用不到,今后就未必了。

凡事都要提前周全。

奏疏还没到京城,巡抚的任命就到了。

从行政二把手变成地方一把手,很多事情不好办的事,就容易办了。

他给惠民药局批了一笔钱,专门用以伤病治疗,又在征兵的要求中增添一条,木匠铁匠外,懂医药为上,每月额外补贴二钱银子。

后勤筹备完整,他才开始动军队。

这半个月,他已经将情况摸透。

韦自行是空降的将领,但因川黔接壤,方言相近,他说的话士兵都听得懂,行事作风也近似,士卒还算听话,故调动顺畅。

换一个北边或者江南的,听不懂士卒们的话,士卒也听不懂他的话,人家可就未必服气了。

可谢玄英到贵州,已经将近三个月。

程丹若学苗语,学方言,还让新买来的丫头说本地话,时间久了,他已经能听懂七七八八,只是不会说而已。

他也有他的优势。

训练一个多月的新兵,能派上用场了。

谢玄英混合过一轮,以李伯武带领的一千精兵为基底,往里添五百人,皆是其他营中挑选出的青壮男子。

等待的半月,抓紧时间训练,力求融合进新兵营的氛围。

如今任命下达,他将前线退下来的轻伤老兵打散,编入各旗,多担任小旗、总旗乃至百户的头领,打散让老兵带一带新人。

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通常情况,老兵欺压新兵很容易,后者没接受过训练,不懂规矩,进入军营就会被群体规则压制得死死的。

但这批新兵却不然。

他们全都是新兵,上来就接受了谢玄英的规定,没有一些“潜规则”,军中严令禁止敲诈、打劫、赌博的恶习。

而且,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试和奖赏中,激出了血气。

老兵们原想给新人个教训,没想到惹急了,直接引发了一次斗殴。

李伯武铁面无私,按军规处置,参与者挨棍子,挑事的砍头,担任长官的老兵没有约束好自己的人,取消伤兵营的发药福利。

大家都老实了。

新兵意识到,长官就是长官,不能随便违反。老兵也意识到,这支军队的规矩和以前的不一样,最好不要把军规当屁话。

大家都不老实了。

新兵跃跃欲试,想干掉看不顺眼的老兵。老兵绞尽脑汁,考虑该怎么收服手下的新人。

双方达成了微妙的平衡。

这时,调令下达,拔营行军,奔赴前线。

兵权好吗?好,拿命换的。

谢玄英得到了权力,也就必须去前线打仗了。他已经做好准备,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和程丹若提。

今夜阴天,偶有小雨婆娑。

“丹娘。”谢玄英看向忙碌的妻子,“明天我就走了。”

程丹若正在清点药品:“知道。”

他说:“你……不去吧?”

“不去。”她干脆地给出了他想要的答案,“惠民药局这边的病人还有不少,走不开。”

谢玄英松了好大一口气。

他不怕自己上前线,但真的怕她跟去,顿时自然多了:“我过去也是先派人打探一下情况,探探叛军的底气。”

两寨叛乱至今,朝廷对他们的情况却了解甚少。

想想,又道:“我留个印信在你这里,有什么急事,你做主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