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当然对同林丹汗议和并无反对。
尽管林丹汗的整体实力并不如大明,但是现在的大明已经不可能再两线作战了。
崇祯和孙承宗一起草拟了一个条程,准备之后再咨询一下毕自严就交给刘兴祚。
此事已了,孙承宗又禀报道,“陛下,三边总督陈奇瑜日前传来捷报,他手下的原辽镇参将曹文诏千里追杀,已经阵斩剧盗白水王二。”
哦?崇祯来了精神。
白水王二,是陕北最早举起义旗的领袖,起兵于天启七年。
当时陕西不仅出现旱灾和饥荒,而且因为辽事告急,朝廷还加征了新饷。
结果陕西官员上到巡抚乔应甲、下到澄城知县张斗耀,非但不管当地百姓死活去赈灾,而且还催逼赋税。
实际上,明朝制度,辖地出现灾荒是可以向朝廷申请“蠲免”的。这在永乐年间已有成例。
永乐帝登基初年,江南连发三年大水,永乐三年时命户部核实江南六府水灾情况,悉免其当年租税,损失相当于当时明朝年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
结果是,这非但没有导致永乐财政崩溃,而且永乐历次大征蒙古,国库依然充盈。
所以,后世网络史家所谓江南士绅为当地申请免税,导致赋税转移到西北等边远地区,实际完全站不住脚,或者是对这些史实的歪曲。
明朝是有严密的财政和考评制度的,哪个府哪个县上缴多少,都是有定数的,哪里轮得到内阁都进不了的地方官说话?
但是为什么陕西官员始终不愿意积极去申请蠲免,给当地百姓一条生路,这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王二是一个陈胜式的人物。王二起义后,边军出身的王嘉胤也在府谷举兵,结果反而声势浩大,引得王二都前去投奔。
王嘉胤的麾下,包括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等日后叫的出名字的反王,他与这些人就像当年王自健与李诞、建国这些人一样。
如果没有王嘉胤带领他们从陕北流窜到山西为祸,他们也不会有日后的成就。
“那王嘉胤怎么样?”
“杨奇瑜已经四面结网,将王嘉胤所部困在晋陕交界处的山沟里。”
好!崇祯重重点头。
杨奇瑜果然不负己望,很快就把陕北乱局稳定下来。
等到西北腾出手来,崇祯就有更多实力,充实宣大—应昌一线。
崇祯之所以派满桂进驻应昌,不单单是为了侦测草原形势,也是为了逐步蚕食,为攻打开原,切断建州同草原的联系做准备。
只有这样,明朝才谈得上在经济上封困建州。
耗资巨大的辽西防线才能发挥真正作用。
至于熊庭弼和袁崇焕提出的陆海合战,进攻辽南本土,崇祯并不十分看好。
今时不同往日,经过毛文龙长期骚扰,建州实际上已经放弃了大量辽南的耕地,采取“汉人内耕、夷丁外戍”的策略。
现在辽南的沿海地区,大多是建州设立的坞堡,而且相互间互为犄角,很难完全将其扫除。
明朝的水师确实比建州强大,但是明朝步兵经历大海颠簸,登陆作战后还能打败建州吗?
这可是步战都要靠守城的大明陆军,不是什么海豹突击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