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浩里虽然没有小红书搜到的那样壮观(也有可能是我没有走对路),山城最大的问题是你以为直线距离500米,但其实要走20分钟。瞥见这所有的震撼就已经足够了。不必非得找到每一条路。至于走了哪条路,没走哪条路,并不觉得可惜。那些所谓的卡打到了又怎么样?没打到又怎么样呢?照片有时候拍完就丢了。一般也不会再去看。
生命中所有遭受过的一切都值得感动,走到江边吹吹晚风,突然听到远处传来悠扬的《路过人间》,“路过人间,爱都有期限”。
感受长江大桥上的地铁轰隆轰隆呼啸而过。
没有在来之前吃到米线,可能就再吃不到米线了。不知不觉就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现在已经晚上9:30了。这座不夜城比我想象的更加明亮。
看到有人在长江大桥的河边钓鱼。不管什么样的景色都会看腻吧。经常旅游的人说好像很多的景色都大同小异。所以再多看几遍,好像也就那样吧。那些美丽的店不管看多少遍,拍多少照片都跟自己没关系,倒不如在江边钓钓鱼,如果钓到了,还能做一顿丰盛的晚餐。这大概就是生活吧。
实用主义者会说不要去弄那些没有用的就好好走完自己的主线任务,多存一点钱给孩子。浪漫主义会说一定要去很多的地方,见很多的景色,要看很多美丽的花,美丽的山,美丽的河,美丽的落日。你是哪一种都可以,只要你觉得快乐。但是没必要千方百计说服别人变成你的样子,每个人有自己的路要走,承担自己的结果就好了。
可惜我们要走了,明天就要走了。我听到了路旁的人的叹息声。我们也是,明天就要走了。留给我们的两天半是那样短暂。短暂到一旦结束,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所以我们想用力留下几张照片,几段文字,等到记忆模糊的时候能想起一些片段。
我们一生能形成长期记忆的片段很有限,因为想要形成长期记忆,就得不断的在脑海中反复很多次。所以那个记忆要让你觉得足够的深刻,比如大学结束时,你和当时最爱的恋人在火车站分别,那是你们最后一次见面,你哭的稀里哗啦,那是你经常会回忆起的一个场景,于是这个场景就逐渐形成了长期记忆。
慢慢的你后来再遇到类似的场景,也不会有那么强烈的记忆点了。就像后来再遇到别的人,也没有那么深刻的感受了。但要非说你有多爱当时的那个人,倒也不见得。
你经常唱情歌,经常唱经常唱,唱的撕心裂肺。但非要问起你是否失恋,好像也没有,你是否有很爱的人好像也没有。你只是喜欢沉浸在那种失去的痛苦里而已。这种痛苦和多巴胺一样,同样会让你产生别样的感觉。
我最后一天好像有点放弃了去看那条老街,我觉得好像看起来都一样,说起来那些店铺好像确实跟我没什么关系,景色也差不多一样,这次旅游到第三天,我就已经有疲态了。说起来旅游的那些钱去做些别的反而会更好,也许是季节不对吧,如果是春天或者秋天就好了。倒不如吹吹冷风,写点东西。
我好像还是更喜欢黄桷垭。又或者也许是我游览这里的方式不对。夜晚的江边的风越来越大了,感觉越来越冷了。
我写了一些最近想写的文字,但江边太冷了,有点扛不住了,还是上去走走吧。
每个人的规划不同吧,像我旅游我就不是很喜欢一直拍照。只要有一两张能看的照片就行了。我更喜欢感受。当下的感受和当下留下来的文字。
10点的时候我开始逛龙门浩,这边的道路要更宽一些,人烟稀少,反而觉得有一点意境感。没有必须要走上来或者走下去的压迫感,反而能写一点文字。
“想把你抱进身体里面,不敢让你看见,嘴角那颗没流下的泪”说的就是爱而不得吧。
你没有什么错,错的是我不够爱你罢了。说了要下的雨,在第3天晚上的10:30还是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