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许三观的父爱!(1 / 2)

“大饥荒……”

“这个时代在历史课本上学过。”

“我几年前听我太爷爷说过,说大饥荒时代之下,死了不少人,那个时候几乎吃不饱饭。”

……

进入到的后半段,读者们愈发能够体会到书里描述的情感。

比起《活着》而言,《许三观卖血记》里有了更多的温馨,描绘的同样更加真实。

进入到大饥荒年,许三观一家同样过上了清贫的生活。

按照许三观的计算,连续五十七天,家里都是喝的玉米粥,连点肉星子都没。

于是乎许三观再度心生了想法:

“我要去卖血了,我要让家里的人吃上一顿好饭菜。”

……

“我艹了啊!原本以为许三观的卖血是贪念,可是这几次卖血,都不是啊!”

“第一次纯属好奇,第二次为了儿子还钱,现在为了能够让家里人吃上一口好饭菜!”

“许三观并不完美,可能够做到这地步,在那个年代,绝对是一条汉子了。”

“这次连黄酒和猪肝都没有,饭店里都吃不到肉啊!”

“很难想象没有肉吃的生活……”

年轻的读者们都被文中的饥荒景象给震惊了。

他们这些比较年轻的读者虽然对于这个大饥荒时代有所耳闻,可从来没有在文学作品中细致了解过。

要不是老贼的作品,他们几乎都不怎么看这种严肃的现实主义文学。

光是这一点,意义就是不同的。

苦!

在那个生产技术落后的年代,一旦碰上了大饥荒,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可许三观即便是再善良,面对许一乐这样一个“别人家的崽”时,依旧会心存芥蒂。

这同样是正常男人会有的想法。

可许一乐是无辜的啊!

读者们又是一阵心绞痛。

许一乐的出身并不由自己定,他曾经希望自己是许三观的儿子,能够得到往常一样的父爱。

但现在的身份摆在这里,许三观的偏心,无视,让许一乐的内心之中产生了其他的想法。

不仅仅许三观嫌弃他,就连亲爹何小勇都将其赶出了门!

即便如此,到了最后,依旧是许三观对许一乐,这个不是自己儿子的儿子,张开了怀抱。

依旧是那样骂骂咧咧的刀子嘴。

可在这个世上,会说好话的人太多了,永远不要看男人说了些什么,要看男人做了些什么。

面对周围的闲言碎语,言语欺凌之时,许三观直接拽过了许一乐:

“你们中间有谁敢再说一乐不是我亲生儿子,我就和谁动刀子!”

……

“玛德!许三观这爷们算是做到位了!”

“也别寄希望于老贼不刀了,这本书太精彩,从我个人角度而言,我觉得比《活着》精彩。”

“孰高孰低不好说,可能是因为《活着》篇幅字数太少了,情节转折又多,所以给读者的观感很多时候有些突兀,我就是个普通读者,一家之言。”

寻常读者们能够看到的东西,从某个程度上来说都是稍微有些浅显的。

朱夏华作为文学界大师级别的作者,却能够看出来这本书中的很多想法。

这本书没有知识分子启蒙立场所张扬的那种批判性的传统,同样没有贵族叙事所抛洒高高在上的怜悯,只有那种源自民间的人道主义的情怀和人生和现实的理解。

整部到现在,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情节线索,就是以民间的日常生活,作为情节推进的主题,然后再用“卖血”串联,思路不可谓不精妙。

这种现实主义题材的,最怕的就是没有贯穿整部的一条线。

要是没有卖血这条线,这本就会变成叙述“许三观的一生”,顿时间就从一棵大树变成飘零的叶子,形不成整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