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雁门关,笼罩在一片不同寻常的喧嚣之中。一队队金国精锐官兵,身披铠甲,手持弓矢,跨坐于雄壮的战马上,列成威严的阵列,浩浩荡荡地驶出城门,他们的目的地是城外二十里处那片广袤的林场,一场盛大的狩猎活动即将拉开序幕。
此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了雁门关的每一个角落。百姓们闻讯,纷纷收起摊位,紧闭门户,生怕自己的日常琐碎会不经意间触怒了这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在于一间装饰典雅、氛围静谧的茶馆内,陈池正端坐其间,他身着精心挑选的商贾服饰,面容经过巧妙易容,乍一看,仿佛是穿梭于清国与金国之间的富商巨贾,但仔细端详,其眼神中透露出的机敏与深沉,又让人难以将其简单归类。茶馆的隐蔽角落里,一张悬赏告示悄然贴在那里,上面绘制的正是他的画像,十万两银子的高额赏金足以让任何人心动,却也让他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仿佛置身于危机四伏的虎穴之中。
“那位乔大爷,怎的至今杳无音讯?”茶馆内,低语声偶尔响起,带着几分疑惑与不安。
随着金兵大队的远去,直至最后一抹身影消失在视线尽头,陈池的目光也随之收回。他意外地目睹了乔峰与完颜洪烈并肩而行的身影,两人谈笑风生,亲如兄弟,这一幕让他心中不禁泛起涟漪。难道,乔峰真的被这权势与利益所诱惑,决定背离初衷,投靠金国了吗?
陈池苦笑一声,心中暗自揣测,若非如此,又怎能解释得了这长时间以来毫无音讯的诡异状况?难道乔峰真的未曾留意到自己留下的那些微妙信号?
待金兵完全撤离,陈池站起身,心中犹豫再三。最终,他选择了按兵不动,决定暂不尾随,而是静观其变。他深知乔峰的性格,一旦接受了任务,便不会轻易言弃,更不会为外界所动摇。那么,乔峰之所以没有回应,唯一的解释便是他并未接纳自己的计划。
想到这里,陈池不禁眉头紧锁,开始思索起更深层次的原因。莫非,金国高层内部发生了变故?这个念头一旦浮现,便如野草般疯长,难以遏制。
于是,陈池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亲自探查,直捣黄龙。他相信,解决问题的关键往往隐藏在问题本身之中。换言之,要想夺回武穆遗书,就必须直面那些隐藏在暗处的阻碍与变数。
一场围绕大轮寺、交织着智谋与勇气的较量,正悄然拉开序幕。面对紧迫的局势,最为直接且有效的策略无疑是前往那极可能藏匿关键兵书之处。在此情境下,金轮主持所管辖的大轮寺,无疑成为了探寻线索的首要目标。金轮的离世,非但未使破译兵书的使命终结,反而促使完颜洪烈增派精锐,誓要将此资源最大化利用。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陈池心中默念,坚定了决心。他不再依赖未至的乔峰情报,轻付茶资后,便悠然步入熙熙攘攘的街市之中。随着金兵的撤离,街道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他巧妙地融入人流,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城池,一路疾驰,不出两个时辰,大轮寺的巍峨身影已映入眼帘。
此刻,他已深入金国腹地,沿途所见,皆是异族风貌,汉人踪迹难觅。若非事先精心伪装,恐怕早已暴露行踪。大轮寺之名虽含“轮”字,实则与金轮法王并无直接关联,仅是历史的巧合罢了。这座古刹历经数百年风雨,几经修缮,已成为金国文化的象征,其规模宏大,占地之广,堪比三处宏伟的宫殿群落,因城中空间有限,故择址于城郊,更显庄严。
作为金国贮藏经书典籍的重地,大轮寺的防卫之严密,甚至超越了部分贵族府邸。巡逻的卫士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拉长,透露出不容小觑的力量。陈池并未急于靠近,而是选择在一处隐蔽的高地驻足,假装休憩,从容不迫地取出望远镜,开始细致观察。
情报,乃是行动之前不可或缺的指引。他深知,单凭一己之勇,难以在如此严密的守卫下全身而退,必须先行摸清守卫的换岗规律与防御布局。即便是如乔峰那般的高手,面对密集的箭雨与强弩,亦需谨慎行事,避其锋芒。
而大轮寺内的守卫,无一不配备着精致的手弩,它们醒目地悬挂在腰间,时刻准备着应对任何突发状况。经过耐心观察,陈池心中有了计较:“每二十分钟换岗一次,其间有一分钟的交接空白与视野盲区,这应是突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