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宪与燕青柔大婚的盛宴在北燕皇宫里持续了整整三日,北燕皇帝燕青在席间屡屡举杯,向两人送上祝福。李宪在婚礼上表现得从容大度,虽然在北燕的朝堂尚未完全站稳脚跟,但凭借这场大婚,他无疑已经成为北燕最瞩目的存在。
**翌日清晨,皇宫大殿**
李宪与燕青柔身着华丽的礼服,郑重地向皇帝燕青辞行。
燕青看着他们,眼中满是欣慰与期待:“宪儿,青柔,南郑如今已经是你们的地盘了。宪儿,你的能力我十分信任,治理南郑是北燕与大乾联络的关键,你不可掉以轻心。”
李宪拱手道:“父皇放心,臣婿一定全力以赴,不负所托。”
燕青点头,随后目光温柔地落在自己的女儿燕青柔身上:“青柔,这一路归南郑,路途遥远,你要多多照顾自己,也要帮助驸马打理好南郑的事务。”
燕青柔微微福身,轻声道:“女儿谨遵父皇教诲,定会与夫君共进退。”
燕青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派遣了一队亲信护卫,护送李宪和燕青柔返回南郑。临别时,燕青特意送给李宪一份礼物——一把象征着北燕皇权的金印,象征他对李宪的绝对信任。
李宪接过金印,心中暗自思量,这份礼物意味着他已不再只是南郑的掌权者,而是得到了北燕皇帝的真正庇佑。
**途中**
两人乘着马车,队伍浩浩荡荡地离开北燕都城,朝南郑方向行进。燕青柔望着车外景色,柔声道:“夫君,你从前在南郑都有哪些计划?未来我们要如何经营?”
李宪笑着握住她的手,眼中透着坚定:“南郑是我们立足之地,但我绝不会止步于此。现如今,我们已经掌握了白糖的生产,接下来要将南郑打造成北燕和大乾之间最繁荣的贸易枢纽。”
燕青柔露出一丝欣赏的笑意:“夫君所言极是,白糖的生意如今已经轰动北燕。若我们能再利用南郑的资源,确实可以带来更多的财富。”
李宪点头道:“不仅如此,我还计划将南郑打造成一座新型城池。水泥路已经修建完成,钢铁工坊和兵器制造业都在稳步推进。接下来,我要建立更加坚固的城墙,将南郑彻底改造成固若金汤的战略要地。”
燕青柔眼中闪烁着光彩:“夫君的雄心,臣妾定会全力支持。”
马车内,二人相视一笑,默契十足。李宪心中已有了更大的谋划,而燕青柔也在一步步走进李宪的生活,与他并肩携手,共同面对未来的风雨。
**南郑城**
经过数日的跋涉,李宪和燕青柔终于抵达南郑城。城内的百姓早已得知李宪大婚归来的消息,纷纷夹道欢迎。城墙上的红砖与水泥路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南郑城的焕然一新让李宪倍感欣慰。
郭虎早早等在城门口,见李宪和燕青柔下车,立刻迎上前去:“主公,恭喜您凯旋归来!”
李宪拍了拍郭虎的肩膀,笑道:“郭虎,这段时间辛苦了,南郑一切可还顺利?”
郭虎咧嘴笑道:“主公放心,一切都按计划进行,白糖生产已经大批量出货,水泥和钢铁厂的建设也进入了收尾阶段。现在就等主公回来主持大局了。”
李宪满意地点了点头,看向身旁的燕青柔:“有青柔在,我相信南郑会越来越好。”
燕青柔微微一笑,轻声道:“我们齐心协力,必能让南郑成为北燕最耀眼的明珠。”
随着南郑城的不断发展壮大,李宪深知要守住这片繁荣的土地,光靠军队和经济建设是不够的,必须有一支负责情报、监察和保卫的力量。因此,他秘密成立了一支精锐的情报组织——锦衣卫,专门负责南郑城以及北燕境内的秘密监察、反间和安全维护。
**南郑城内,夜晚**
在南郑城的一座隐秘宅邸中,李宪与几名心腹亲信正在秘密会晤。郭虎、瑶光和新任命的锦衣卫指挥使严平坐在一旁,神色凝重。
李宪环顾四周,开口道:“南郑已经步入正轨,但北燕境内的局势尚未明朗,朝廷内外的风云变化也难以预料。为了确保南郑的安全,也为了掌握更多的情报,我决定成立锦衣卫,专门负责监察北燕境内的一切动向,尤其是与我们相关的威胁。”
严平拱手道:“主公放心,属下定会竭尽全力,确保南郑城和您在北燕的安全。”
李宪点头道:“我需要锦衣卫不仅仅是一个监察组织,更要成为我们暗中处理一切隐患的利器。北燕三大家族对我们虎视眈眈,朝中贺江等人也在蠢蠢欲动,锦衣卫必须时刻保持警觉。”
瑶光眉头微皱,补充道:“贺江在京城的活动我已经注意到,他与丞相慕容复的接触越来越频繁。虽然上次的谋划失败了,但他们肯定不会轻易罢休。”
李宪轻轻敲了敲桌面,冷笑道:“贺江还在妄想依靠朝中势力来对付我,但他忘了,朝中并非所有人都站在他那边。锦衣卫的存在,就是要时刻盯紧这些暗中的阴谋。”
郭虎点头道:“主公,这些年来我们在南郑已经积累了不少情报资源,锦衣卫的成立正是时候。我建议,除了北燕,我们还应该派人去大乾那边潜伏,尤其是太子李承晚和三皇子李贵对您觊觎已久,不能掉以轻心。”
李宪目光深沉:“大乾那边,确实不能忽视。太子李承晚心怀嫉妒,三皇子李贵野心勃勃,他们早晚会有所行动。严平,锦衣卫成立后,第一批任务就是在大乾内外安插密探,尤其是紧盯这两人。”
严平抱拳领命:“属下定不负主公所托。”
李宪站起身,走到窗边,夜风拂过他的脸庞,他低声道:“南郑是我们的根基,而北燕和大乾的局势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只有掌握了情报,才能先发制人。锦衣卫的存在,能让我们在暗中掌控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