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什听出李宪的谨慎,但仍不露声色,继续说道:“陛下英明。贫僧愿以佛法教义,化解两国之间的隔阂,助秦国更加昌盛。”
接下来的数日,罗什和尚在长安城中四处活动,宣扬佛法,吸引了不少官民前来聆听。然而,惠施在暗中密切监视着罗什的一举一动,试图找出天竺使团的真正目的。国师瑶光和丞相杨安也并未放松警惕,他们深知,天竺的来访不仅仅是为了交流文化,或许背后还有更深的政治动机。
惠施察觉到罗什表面上看似一心传播佛法,暗中却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作为侍中,惠施对天竺使团的一举一动格外留心,尤其是在罗什的活动逐渐扩大时,他派出心腹探子悄然监视。
经过数日的秘密调查,惠施终于发现了罗什的真正目的。原来,罗什不仅是一位佛教僧侣,他还与天竺密宗有着深厚的渊源。密宗信仰中的某些仪式需要特殊的献祭,而罗什的任务就是在长安寻找年轻美貌的姑娘,将她们带回天竺,成为密宗的献祭品。
罗什行事极为隐秘,每次选中目标后,他会通过寺庙中的信徒,打着讲经布道的幌子,逐步引导姑娘们接近他,再以传授高深佛法为名,诱骗她们随行。然而,这一切都没能逃过惠施的眼睛。
一日夜晚,惠施的探子回报,罗什正在城中一处偏僻的宅院秘密会晤几个信徒,似乎已经选中了几位姑娘准备行动。惠施听闻后,面色凝重,立即决定采取行动。他秘密召见了自己的心腹,并吩咐道:“今晚不必声张,你们立刻前往罗什所在的宅院,暗中监视他的举动,若发现他准备行动,立刻回报。”
心腹领命而去,惠施则独自一人站在书房中,望着窗外的夜空,心中已然有了对策。
次日,惠施亲自前往宫中觐见李宪,将自己查到的消息如实禀报:“陛下,那天竺和尚罗什,其实并非如他所言只是传教。他暗中勾结长安的一些信徒,拐带年轻姑娘,意图将她们送回天竺,用作密宗的献祭。”
李宪闻言,脸色顿时阴沉下来:“此事确凿无疑?”
惠施点头道:“属下已经派人暗中监视,罗什的举动确凿无疑。他将姑娘们秘密聚集在长安城外的一个偏僻宅院,打算近日行动。”
李宪听罢,怒不可遏:“竟敢如此明目张胆行恶!朕绝不会容忍此事!”他沉思片刻,冷声说道:“惠施,立即调集禁军,彻查此事。务必将罗什和其同党一网打尽,严惩不贷!”
惠施领命,随即带领禁军突袭了罗什藏匿的宅院。当禁军冲进宅院时,发现几名姑娘已经被罗什控制,准备在深夜运送出城。罗什见事败露,企图用佛法之力反抗,但禁军训练有素,迅速将其制服。
罗什被押回长安大牢,面对李宪的审问,他虽极力狡辩,但最终在铁证面前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罪行。李宪怒斥道:“身为天竺使臣,却背地里行如此恶事,朕绝不会轻饶你!”
最终,罗什被处以极刑,而那些受骗的姑娘则被安全解救。此事传开后,长安城中的百姓对惠施的机智和果断纷纷称赞,朝廷上下也对惠施更加敬重。
惠施在处理此事后,回到自己的宅子,心中却始终保持着一份冷静。他知道,这只是他在秦国权力斗争中的一个小胜利,未来的路还很长,李宪和他的臣子们依旧是他要面对的强大对手。而他,正在为自己日后的大计一步步谋划。
在罗什事件平息之后,惠施回到了自己那座深藏于长安巷道中的宅院。这座宅院是李宪赐给他的,表面上朴素无华,实际上暗藏玄机。宅内的布局巧妙,暗道和密室遍布,为惠施提供了谋划和秘密联络的便利。
一日夜晚,惠施在书房中,点燃了烛火,静静思考着下一步的棋局。他深知,虽然成功揭发了罗什,但这并不足以让李宪完全信任他。要在秦国站稳脚跟,他还需要在朝廷中积累更多的力量,获得更多的支持。然而,这并非易事,李宪身边的国师瑶光和丞相杨安都是难缠的对手。
就在他沉思时,一名心腹悄然走进书房,低声道:“大人,今晚您安排的密会者已经抵达,正在密室等候。”
惠施微微颔首,站起身来,带着心腹走进了书房中的一个隐秘通道,通道尽头是一间精心布置的密室。房内灯光昏暗,桌前坐着一个身着斗篷的身影。惠施走上前,目光锐利地看向那人,轻声道:“你来得正好,我们有不少要讨论的事情。”
那人摘下斗篷,露出一张年轻但神色冷峻的面孔,正是乾国太子李承晚的秘密使者。这次密会早在罗什事件之前就已经策划,但因种种原因被推迟至今。
李承晚的使者开口说道:“惠施大人,太子殿下得知您在秦国中的表现,对您的智慧极为钦佩。殿下相信,您我联手,一定能推翻秦国的霸权,重振乾国。”
惠施微笑着回应,语气不紧不慢:“太子殿下果然英明。秦国如今看似强盛,但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尤其是在西北刚刚吞并吐蕃与程、韩两国,国力消耗巨大。这个时机,是我们最好的机会。”
使者点头:“乾国已经在筹备,准备伺机而动。不过我们需要内应,您在朝中的影响力,是乾国能否成功的关键。”
惠施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自有打算。眼下李宪正忙于巩固西藏与吞并的两国,我会逐步在朝中拉拢人心,削弱国师瑶光和丞相杨安的权力。一旦时机成熟,我会在朝中发难,让乾国大军有机可乘。”
使者露出欣慰的笑容:“太子殿下非常信任您,惠施大人,期待您在秦国掀起变局。”
惠施挥手示意使者退下,独自一人陷入沉思。他清楚,李承晚和乾国并非他的唯一选择。虽然乾国承诺他巨大回报,但他更关心的是在秦国能否抓住机会谋求更大的权力。
这一夜,惠施的谋划更加深远,暗中的棋局也逐渐展开。
与此同时,在宫中的李宪,似乎察觉到了朝廷中的某些异动。他对惠施的信任始终有限,密令国师瑶光开始暗中调查侍中的举动,试图查出他背后的真实意图。
一场隐秘的斗争,正在长安悄然上演,所有的棋子都在等待被推向前台的那一刻。而惠施,将是这场大局中的关键人物。
惠施的谋划渐渐铺开,朝中局势开始变得复杂。虽然他表面上仍是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样,但暗中已逐步渗透进了秦国的权力核心。与此同时,国师瑶光和丞相杨安都察觉到了一丝异样,李宪也时不时表现出对惠施的冷淡。这种隐隐的警觉使得惠施更加小心谨慎。
一日,惠施正在府中静思,心腹突然匆忙走进,脸色凝重:“大人,国师瑶光最近似乎在暗中查探您的动向,您看是否需要采取行动?”
惠施微微一笑,目光中闪过一丝冷光:“瑶光虽然聪明,但还未到真正威胁我的地步。暂且按兵不动,我倒想看看她能查到什么。”
他沉吟片刻,接着说道:“不过,我们也不能太过被动。传话给朝中那些被我拉拢的官员,让他们分散国师的注意力,制造一些混乱,尽量拖延她的进展。”
心腹领命而去,惠施则继续筹划。他清楚,瑶光和杨安并非等闲之辈,尤其是国师瑶光,她手中掌握着强大的情报网,一旦被她发现太多,自己的谋划将会大大受挫。但惠施自信,只要处理得当,他仍能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占据上风。
与此同时,在宫中的李宪心情沉重。他虽是一代雄主,但对于朝中暗流涌动的局势也并非完全掌控自如。最近,他对侍中惠施的举动多了几分怀疑,于是密令国师瑶光暗中调查惠施。然而李宪也知道,惠施是个极为谨慎的人,要找出他的问题并非易事。
瑶光奉命后,日夜忙于调查,她心中对惠施的怀疑与日俱增。她利用自己手下的探子,仔细搜寻惠施府中的蛛丝马迹。但让她没想到的是,每次调查的结果都被惠施提前察觉,反而引导她去关注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浪费了不少时间。
一次,瑶光在调查中得到了一个密报:惠施的宅院内有一间神秘的密室,传闻里面藏着他与乾国太子李承晚勾结的证据。瑶光得知后,亲自带领一队心腹潜入惠施的宅邸,夜探那间密室。
然而,当瑶光进入密室后,发现里面空无一物,只有几本普通的书籍。惠施显然早已将一切痕迹清除干净,瑶光不禁眉头紧锁:“这个惠施,果然不简单。他一定知道我在查他。”
次日,瑶光带着些许失望的神色来到皇宫,面见李宪。李宪看着她神情中的忧虑,问道:“瑶光,你可查到了什么?”
瑶光摇了摇头:“陛下,惠施非常谨慎,臣暂时未能找到确凿的证据。不过我相信,此人绝非心怀忠诚。”
李宪微微皱眉,沉声道:“朕早已对他有所怀疑,只是无证据难以动他。瑶光,你需再接再厉,不能让此人继续在朝中暗中操控。”
瑶光点头领命,但心中隐隐感到了一丝危机。
与此同时,惠施已然洞悉了瑶光的调查。他在自己的密室中,独自思考着如何应对未来的局势。心中一边想着如何化解眼下的压力,一边继续秘密筹备与乾国的合作。尤其是李承晚的使者最近传来消息,乾国太子已经准备好兵力,随时可以发动对秦国的反攻。
一场权力与智慧的角力,在长安城中悄然展开。惠施与瑶光、杨安之间的明争暗斗愈发激烈,而李宪作为最高决策者,始终在暗中操纵着这一切。他们每个人都在盘算,如何在这场博弈中笑到最后。
而就在这时,乾国太子李承晚突然向惠施发来一封密信,信中内容让惠施顿时心头一震。他明白,这封信意味着乾国即将采取行动——一场比朝中的暗斗更加残酷的战争正在逼近。惠施站在灯光下,脸上浮现出复杂的表情,紧握着信件,低声自语:“这盘棋,终于要走到关键一步了。”
接到李承晚的信后,惠施便立即着手与公孙衍接触。第二天,惠施策马来到长安东郊,假装偶遇刚结束早朝训练的公孙衍。两人虽未曾深交,但毕竟同是魏国人,互相有几分了解。
惠施笑着拱手:“大良造,久仰您的威名,早有心拜会,只是事务繁忙,今日有幸得见,实在荣幸。”
公孙衍看到惠施,心中已有防备,但脸上却带着淡然的微笑:“惠侍中过奖了,我不过是初任此职,日后还需向您多多请教。”
惠施心中暗自盘算,知道公孙衍是个智谋之人,便不急于表明来意,而是顺势与他闲聊起来:“听闻大良造早年在魏国为将,颇有建树。如今在秦国为国效力,不知有何感想?”
公孙衍语气不冷不热,答道:“天下动荡,国土分裂,各为其主。如今既已在秦国,自当尽心为秦国效力。”
惠施点头,随即转入正题,压低声音道:“大良造,您我同为魏人,在秦国自然应同舟共济。眼下朝中局势复杂,虽然陛下英明,但也不能忽视那些暗中的蠢蠢欲动。我虽身为侍中,常伴君侧,然只是一介文臣,许多事还需仰仗大良造您这样的人物。”
公孙衍眼神微微一闪,表面依旧不动声色:“惠侍中过谦了,您乃朝中栋梁,辅佐陛下治国安邦,哪里还需仰仗我这个武夫?”
惠施见他话中有防备之意,便笑道:“大良造不必谦虚。我知道您心中怀有大志,不愿局限于一时一地。秦国虽强盛,但四方虎视眈眈,您若想真正施展抱负,需有我们这样的文武之士联手才行。我以诚相待,若日后有需要,必愿为大良造效劳。”
公孙衍眉头轻皱,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他知道惠施的目的不单纯,然而眼下局势确实如惠施所说复杂多变。作为新任大良造,他虽然手握兵权,却没有绝对的根基,若想在秦国长久立足,或许惠施这样的朝中人物是个合适的盟友。
他沉吟片刻,表情略显缓和:“惠侍中此番言语,我会铭记在心。只是朝中事务繁杂,还需慎重应对。若有合适时机,我定不负您所言。”
惠施心中一喜,知道公孙衍已动了心,便没有再多言,拱手道:“大良造多虑,我不过是为国效力之人,愿与您同舟共济。今日能得此机会交谈,实为幸事。日后有机会再多多请教。”
两人告别后,惠施回到府中,暗自筹划。他知道,公孙衍虽然未立即表态,但已显露出合作的意向。只要时机成熟,公孙衍必然会成为他的有力盟友。而这一步,是他在秦国朝中布局的重要一环。
而公孙衍回到府中,心中亦在权衡利弊。他虽然对惠施有所防备,但也意识到自己身处异国,必须借助更多力量才能站稳脚跟。秦国朝中的局势错综复杂,惠施的提议或许是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