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一棒铜锣响,那清脆又极具穿透力的声音瞬间打破了街上原本的喧闹,好似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街上的人群下意识地往两边一闪,瞬间让出了一条宽阔的道路来。
“哐哐哐……”铜锣声一声接着一声,回荡在街道上空,紧接着,便是一阵整齐而又沉重的马蹄声传来,无数身穿铜盔铁甲的校尉出现了。他们个个身姿挺拔,坐在高头大马上,那一身甲胄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冰冷的光泽,仿佛带着一股让人不敢直视的威严。他们目不斜视,神情严肃,骑着马缓缓前行,在前方为后面的队伍开路。
而在这威武的马队之后,便是那引人瞩目的八抬大轿了。那轿子看上去极为气派,轿身朱红,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轿帘微微晃动,似藏着无尽的神秘。虽说看不到轿中人的模样,但众人心里都明白,那轿中坐着的,正是百姓们敬若神明的包大人啊。
再往后看,几个差人抬着三口铜铡,那铜铡的模样更是透着一股让人胆寒的气息。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每一口都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公正与严明,让人望之而生敬畏之心。一群差人手持棍棒,分列在轿子和铜铡的左右,时刻警惕地扫视着周围,那架势,仿佛只要有谁敢有丝毫的不轨之举,立马就会被拿下。
这时,有个差人扯着嗓子大声喊道:“闲杂人等闪开了,包大人回开封府!”那声音中气十足,在街上远远传开。
两旁的百姓们开始交头接耳,切切私语起来。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拄着拐杖,微微仰着头,看着那缓缓前行的队伍,眼中满是仰慕,感叹道:“咱这开封城啊,有包大人在,那就是百姓的福气呀。多少冤屈,到了包大人那儿,都能给咱讨个公道呢。”
旁边一个年轻的后生连忙点头附和:“可不是嘛,爷爷。我听说那恶霸陈老三,平日里横行霸道,鱼肉乡里,多少人拿他没办法。结果被人告到了包大人那儿,包大人二话不说,就用虎头铡把他给铡了,那场面,真是大快人心啊。”
老者听了,又是一阵感慨:“是啊,那三口铜铡,铡的可都是作奸犯科之人,不管你是达官显贵,还是普通百姓,只要犯了法,包大人那是绝不姑息啊。”
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也凑了过来,轻声说道:“我家那口子之前被人冤枉偷了东西,关进了大牢里,我是天天以泪洗面啊。后来听人说可以去找包大人申冤,我就壮着胆子去了开封府。嘿,包大人那真是个好官,仔仔细细地问了案子,很快就查明了真相,把我家那口子给放出来了。从那以后啊,我每天都在家给包大人祈福呢。”
众人正说着,那轿子似乎微微停顿了一下,轿帘被一只手轻轻掀起一角,露出了包拯那黝黑却透着正气的面庞。他目光平和又带着关切,看着街道两旁的百姓,微微拱手道:“诸位乡亲,包拯多谢大家的抬爱,包拯定当竭尽全力,守护这开封城,护得大家平安,让正义得以伸张。”
百姓们见状,纷纷激动地跪了下来,齐声高呼:“包大人清正廉明,包大人万岁!”
包拯赶忙摆手,一脸谦逊:“乡亲们快快请起,包拯不过是尽了为官的本分罢了,这都是包拯该做的呀。”
说罢,他放下轿帘,队伍又继续缓缓前行,向着开封府的方向而去。可那包大人的身影,以及他所代表的公正与希望,却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百姓的心中,成为了这开封城里,最让人安心的存在。街道上,众人望着那渐渐远去的队伍,许久都未曾散去,依旧沉浸在对包大人的崇敬与感激之中。
“冤枉啊!我冤枉啊!”在开封府大堂之下,一个女人凄厉的哭喊声响彻整个公堂,她怀里紧紧抱着两个孩子,脸上满是泪痕,眼中尽是绝望与无助,那哭声里透着无尽的委屈,让人听了心生怜悯。
包大人正端坐在公堂之上,手拿着公案上的文书,专注地处理着公务。忽听这阵阵喊冤声传来,他那两道浓眉不由地皱了起来,目光中闪过一丝严肃,放下手中文书,朗声道:“王朝、马汉,把喊冤之人带上堂来。”
“是,大人!”马汉应了一声,快步走到堂下,对着那女子说道:“这位大嫂,莫要哭喊了,包大人让你上堂回话,你且随我来。”
那女子听闻,赶忙擦了擦眼泪,抱着孩子跟着马汉走上堂来,“噗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带着哭腔说道:“包大人,您可要为民妇做主啊,民妇实在是走投无路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