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抚幼堂(2 / 2)

可他不愿。

济善堂里都是孤儿。

他害怕,他的孙儿去了那里,会被别的孤儿欺负。

他的孙儿就算没了爹娘,也还有他呢。

只要他还活一天,宁愿带着孙儿讨饭,也不会将孙儿送去那等地方。

靖国夫人是个大善人,整个北关谁人不知?

她开设的抚幼堂,一定会对孩子们好。

更何况,到了抚幼堂,以后还能读书或习武。

长大了还可以直接去廖氏商铺做事。

要是做得好,能长长久久留在商铺,比在哪儿都好。

就算不被留在廖氏,能认得几个字,或会些拳脚,总能找到一份合意的营生。

廖夫人这是给穷苦百姓家的孩子,铺了一条顺顺畅畅的康庄大道!

这话一传开,整个粥棚瞬间沸腾了。

来领粥的老头妇人带着家中幼子,全都挤到了书案前。

年轻点的、能干得动活的,就由司农司知事统计名册。

孩子记入抚幼堂。

年长身体康健的男子和妇人,有想找活计的,可以去牧场,也可以去抚幼堂或荣养堂做事。

差不多一个时辰,挤在案几前的百姓才慢慢散开。

冯胜看看差不多,朝手下兄弟一摆手,“放粥。”

所有百姓都自觉排好队,无人大声喧哗,更无人闹事。

每年施粥,前来领粥的灾民,不乏好吃懒做之辈。

就像之前悄悄从灾民队伍中退走的那些壮汉一样。

他们离开北城门粥棚,又去了别的城门所设粥棚。

混在灾民队伍中,每日也能混个肚儿圆。

有他们在,那些老弱妇孺,很多都挤不到前边,更领不到一碗粥。

在得知北城门廖氏所设粥棚情况之后,越来越多的灾民都去了北城门。

冯胜也不拿刀,只叉着腰、嘴里叼着根草,晃晃悠悠在排队的灾民旁边转悠一圈。

不时从队伍里揪出一个人,推搡到一旁。

那一身经年积累的匪气,往那儿一站,什么都不用做,都能吓得人胆寒。

廖华裳坐在不远处的马车里,将车帘挑起一条缝,看着冯胜将一名头上没有数值的男子,从队伍里揪出来。

推到一边时,还照那人的屁股用力踹了一脚。

她朝旁边看了一眼。

侍立一侧的郑全连忙上前一步。

廖华裳在他耳边低语几句后,郑全就朝冯胜走了过去。

马车刚刚停在一处拐角,冯胜已经踮着脚尖,疾步走了过来。

不管廖华裳在马车里看不看得见,冯胜迅速绽开一个大大的笑容,卑谦地躬着腰,谄媚无比地唤道:“家主找小人,有何吩咐?”

廖华裳看着他堂堂七尺壮汉,偏要夹着嗓子,做出那宫中太监的做派,嘴角忍不住抽了抽,“冯胜。”

冯胜又往下弯了弯腰,“小人在。”

廖华裳问道:“你挑出来的那些人,有什么问题?”

冯胜连忙回道:“回家主,那几个人,虽然人看着面黄肌瘦,但筋骨结实有型,一看就是练家子。”

“这些人,不是敌国的细作,就是故意来捣乱的。”

反正不是什么好东西。

廖华裳赞许点头,“不错。这几个人,交给你了。务必从他们嘴中,问出点东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