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商议(2 / 2)

叶若祖在帐中床榻上一顿翻找,从角落里摸出个田黄石印章,长宽高各寸许。

其上刻着“大魏吕梁印”。

正是枚私章。

刚想呵气用章,她意识到什么,转而递给唐肃玉。

印章留痕,不是亲笔亦算亲笔。

此事涉及三清观隐秘,是唐肃玉在内城时突然领悟到的。

他那会正做静功,通过梦界得知师父、师兄以及天下高修踏入欲壑谜障的消息。

叹息之下,反复回忆往昔点滴,后知后觉才发现其中奥秘。

“有劳叶姐姐前往三清观将信呈给风师兄。”

叶若祖点头应下,拿信出帐,御使清炁,飞天而去。

为保万无一失,唐肃玉取出封神图录、十二圆觉经,对应其中名号,轻声呼唤。

随后盘膝坐好,斩念静心,神行出窍,隐匿踪迹,悄然离去。

神魂来到王向村处,他落到先前花神们扎根的半塌砖房内。

天色渐晚,此地一如既往地荒凉。

少顷,虚无中传来声音,呼喝不止,嘈嘈嚷嚷好似集市。

蟠龙珠飞出神魂,悬于天穹,遮掩光线、声响,防止凡人冲撞进来。

手中掐诀施法,清理一片空地,催出根根翠竹。

竹叶干枯飘落,须臾间在地面铺满厚厚一层。

心念再动,怀里多出竹制茶具。

有求于人,自然要显出诚意。

他取梅花瓣上的雪水入壶,添加精灵叶片煮沸,撒入几缕功德光晕,制成“功德茶”。

香气充盈小院,沁人心脾。

野仲、游光最先现身,却不见其他夜游。

祂俩身穿常服,化作一般大小,各自接过竹杯,盘膝坐下。

野仲满口饮下茶水,一边赞叹,一边问道:“今日唤我兄弟前来是有何事?”

“隔三差五、三天两头,小娃娃你真当我是你家奴仆不成?”

日游神面色不虞,见到夜游也只是随意点头。

自当年内城相商泰山事后,日游神就尽量不再露面。

葬坑那次,连钟馗帝君都灵应现世,却仍是不见日游踪影。

偏生此次唐肃玉呼名,急切频繁,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之意。

祂正在黄昏交接日、夜巡游,听得烦躁不已,官服未脱,匆匆赶来。

不等祂埋怨更多,瘟疫使者齐齐现身,互相见礼,正好压下日游嘴边话语。

饮下“功德茶”,祂立时沉默,不再抱怨。

中瘟史文业见竹杯尚未分完,出声笑问:“唐小兄弟,可是还请了其他道友?却是热闹的很。”

唐肃玉点头,刚要开口,院外传来“哈哈”笑声。

光头大肚,袒露胸怀的娃娃和尚来到近前。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和尚满脸挂笑,令人见之忘忧:“小僧有礼,不知社神唤小僧前来有何要事?”

唐肃玉起身相迎,口称不敢:“尊者有礼,小鱼儿此次确有要事,不得不扰您清修,万望宽恕。”

竹杯还剩一盏。

“老衲来迟,唐道友勿怪。”

虚空中再现一和尚,慈眉善目,穿着僧衣,背负布袋。

正是圆觉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