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城人讲究三点,吃一点、喝一点、玩一点,点点到位,生活必然有滋有味。
特别是见识过晚清八旗子弟游手好闲日子的老一代,经历过风霜,感受过磨难,岁月留给他们的时光已经不起挥霍。
他们就特别会把平淡的小日子过出不一样的味道。
不需要大富大贵,不需要三餐四季,偶尔的放松惬意生活,隔三岔五弄点对口的小吃,也能让人幸福感爆棚。
护国寺大街这边,不知从何时起,聚集了一帮靠特色小吃谋生的摊贩。
这里的早餐也不一定全是京城小吃,除了豆汁卤煮,也有武昌豆皮,逍遥镇的胡辣汤。
用小摊贩的话来说,敢于进京叫卖的,都是有地方特色,又兼具口味儿的吃食,拿不出手的根本不敢跑到京城地界丢人现眼。
这个时候也没有所谓的景区美食,没有靠着各种噱头糊弄游客的坑人项目。
能在这儿站稳脚跟不被淘汰的,都是有两把刷子的。
张靓也没有说非哪个不吃,看到能勾起食欲的,就买点,闻到味道不错的,就尝尝。
也许就像她自己所说,在外面,西餐汉堡才是主流,中餐也是被改良的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她这次回来,从不挑什么大餐硬菜,特色小吃才是最爱。
那天徐建军带着她去体验所谓的宫廷菜,那规格、那阵仗,算是比较唬人的了,但是看张靓,也没有说吃的特别尽兴,反而有一大半心思花在卿卿我我上面了。
“你要不要回味一下豆汁的酸爽感觉,我看那边有一家?”
“我才不要呢,你也不许吃,不然等会儿我不让你亲我。”
徐建军自然是乐意听命,他又不是真的有这爱好,就是逗张靓玩儿呢。
别说外地人受不了那个味道,很多地道的京城人,都顶不住。
京城豆汁、长沙臭豆腐、西南折耳根、贵州牛粪火锅,这些黑暗料理,徐建军前世好奇心驱使下,都是尝试过,但结果嘛,一尝一个不吱声。
那感觉,酸爽之极,终生难忘,记忆犹新,以后碰到都是绕着走的。
虽然小吃的种类繁多,各式各样,不过张靓食量有限,来这里,重点是感受这里浓浓的市井烟火气,吃什么,吃多少,都是次要的。
吃过东西之后,张靓挽着徐建军胳膊,来到了一路之隔的天坛公园。
六七十年代的京城人,故宫去的不一定勤,但是什刹海冰场、天坛、陶然亭公园那一定是常客。
这里有无数人童年以及少年时的美好回忆。
天坛别的地方张靓都是匆匆而过,甚至到了祈年殿,也只是拉着徐建军,找人拍了几张合影。
但是来到回音壁,她却兴致勃勃的跟徐建军玩起了传音游戏。
两人分守两侧,遥遥相望,然后通过传说中可以传音的墙壁进行情话互撩。
元旦来这儿的人挺多的,不过他们俩人玩的兴起,根本不管别人异样的目光,霸占着两头喊了半天,徐建军还给张靓现场清唱了一段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