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建设辽南(中)(1 / 2)

大明元辅 云无风 1276 字 8个月前

无农不稳,所以农业这一大块是高务实这次头一个办理的事情。

玉米最好理解,将来人吃马嚼都离不开它;柞蚕也好说,可以提高辽东经济的多样性,同时创造一个新的大财源。

至于渔业,为什么会被高务实如此看重呢?不仅仅是渔获问题,更重要的是,高务实希望在北方培养出一批熟悉海洋的渔民,因为渔民本身就是海员的最佳兵源池。

高务实的南洋舰队是不怕找不到海员的,两广也好,闽浙也罢,都有大批的人愿意出海,但是在北方,这个问题就要严峻得多。

南船北马,南人对船只很少有畏惧心态,而北方就有不少人,对江河湖海都抱持敬而远之的态度,本来这只是环境影响导致的心态不同,是个无所谓的事,但在大航海时代,高务实又大力经营海贸,这就有所谓了。

河北山东等地,自然条件比较好,地理位置上也不容易遭兵灾,想在那边培养大把的渔民、海员,是比较麻烦的,但在辽东就方便多了,因此高务实搞渔业,其实首先看重的是这一点。

当然除此之外,渔获也很有用,毕竟鱼类的蛋白质相当丰富,对于改善辽南百姓、卫所兵的体质大有帮助,不过渔获的利用是一件需要好好处理的事。

冬天比较好办,高务实以前看杂书,学到过一种手段,就是先制作成鱼糜,然后密封冻起来,这样可以避免过快腐烂变质,虽说这年头没法搞出真空罐头,但在辽东的冬天,还是可以保证几个月的保质期的。

麻烦在于夏天,这年代夏天的食物储存都很难,鱼类更是如此,想要保存,最稳妥的办法就只有一个:腌制并风干。

风干好说,辽南的日照充足得很,但是腌制就有一个大麻烦:这需要大量的盐,然而盐却很贵。

所以,这里头就牵扯出了高务实在“工业”这一块的一项计划。

这项计划,前文有提到过,就是开盐场。

之前高务实甚至还说通了朱翊钧参股,朱翊钧唯一的前提要求是不能影响到现有盐场的盐巴销路,高务实答应了。

当时高务实的思路主要是把新的辽南盐场产盐用于出口,这一条现在也没有问题,完全可以照计划来办,但他后来打算来辽南之后,仔细想了想,发现还有其他用处。

比如说腌制咸鱼——也不仅仅是鱼,各种海产品都可以,这就可以一举搞定三件事:

一是海产品不会浪费,可以储存起来,不管是做军粮还是发放给普通老百姓渡过万一出现的饥荒都行。

二是在出口销路还没有完全打开的情况下,不会导致辽南产盐大规模囤积滞销。毕竟盐虽然基本上没有保质期一说,但囤积大量的盐也是需要管理费用的,包括仓库、人员等各个方面,所以少量囤积无所谓,但大量囤积就是在浪费钱了。

三是有了大把的食盐产量摆在这里,高务实跟南方的某些人说话时,底气就更足了。如今南方的某些人,之所以还敢对京华的进入明里暗里进行抵制,有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在盐业这一块优势很大。

长芦盐场固然强,但这个时代的北方产盐量跟南方还是不能比的,更何况长芦盐场毕竟是舅舅家的产业,他高务实虽有一定的影响力,可说话总归不会有在京华那般一言九鼎,有时候这也会造成一定的问题。

因此,自己掌握一处超大产量的盐场,就显得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