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辅弼(廿五)老帅献策(1 / 2)

大明元辅 云无风 1684 字 10个月前

待高务实将这些情况原原本本告知在场诸将,尤其是对费尔干纳盆地的这段历史和地理环境详细描述过一遍之后,全场立刻安静地鸦雀无声。

困难重重。几乎所有将领脑海里都冒出这四个字来。

刘綎所部本来就是一支强于步战,尤其是强于山地步战的军队,为了本次西征才临时加强了骑兵配置。

然而不管怎么说,这支军队的真正战斗力还是要基于步战,其骑兵只能用来偶尔“出奇兵”,或者作为重装骑兵(相对绝大多数蒙古轻骑兵而言)完成小宽度正面突破,指望他们搞大规模骑兵机动然后打一场大规模骑兵决战是不现实的。

换句话说,这是一支以精锐“骑马步兵”为主,少数重装火枪骑兵为辅的混编部队,它长于正面决战,但并不真正善于草原奔袭。

之所以一开始要如此配置,主要是因为叶尔羌地区虽然被草原民族占据多年,但由中原地区早年影响而形成的“珍珠串”式城市分部已经形成,故而明军可以依托这些珍珠串式的城市一步步前进,每一个城市都可以成为攻取下一个城市的物流节点和基地。

在这种情况下,野战决胜和城市攻坚两项能力缺一不可。如果缺了野战决胜的能力,那么在两个城市之间行军的途中一旦遇到蒙古骑兵主力,全军覆没就是大概率事件;如果没有城市攻坚能力,除非明军也能和蒙古人一样无后勤作战,然后包围一个城池数月甚至更久,否则城池就拿不下来。

显然,明军不可能做到无后勤作战,因此攻坚能力必须具备。那么,步兵为主(包括炮兵编制在内)就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刘綎部就编制成了现在的模样。

当然,高务实也考虑到可能需要大量骑兵配合,因此从土默特、鄂尔多斯部征调了两部蒙古轻骑兵支援配合作战。但不得不说,高务实当时这样调遣,主要是希望他们能在刘綎部完成正面击败察哈尔主力之后进行追逃作战,而不是当做主力使用——毕竟只有蒙古人才能追上蒙古人。

这样的策略目前来看基本够用,虽然之前因为配合问题导致了一次后勤运输队被重创,但高务实相信在朝廷严令之下,后续配合肯定会好起来,征服西域地区本身是能完成任务的。

然而,征服叶尔羌没问题,甚至征服七河地区和瓦剌地区没问题,并不代表继续西征至费尔干纳盆地也没有问题。而这里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明军本身,只要明军收复叶尔羌之后需要建立长期统治,那么刘綎部之后一段时间里就必须留在当地,震慑居心叵测、反复无常之辈。

或许有人会问,察哈尔击败叶尔羌之后也没见统治不稳啊,怎么你明军就要担心这个问题了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原本的叶尔羌统治者,乃至整个中亚各个地区的统治者,几乎都是蒙古后裔——甭管他们是突厥化的蒙古人还是波斯化的蒙古人,反正蒙古黄金家族后裔的名头总归都是好使的,这是一种统治惯性。

然而明军并不具备这种统治惯性。基本上,大唐留在西域的余脉——归义军湮灭之后,汉人王朝对西域就再也没有正经的统治被建立过了。

如今,六百年时间犹如白驹过隙,西域的统治者从短暂的吐蕃时代转为西夏和当地诸部争雄,再到不久后蒙古崛起、全面蒙古化,再到这些蒙古人开始突厥化、波斯化,整个时间跨度已经太长,而在这其中影响最大、最深的还是蒙古。

因此,察哈尔部大汗作为最正统的黄金家族后裔,“全蒙古大汗”头衔的持有者,他亲自去“征讨”了叶尔羌并取代后者的统治,至少从“法理”上而言没有人能置喙——咋滴,你还能比人家那个黄金家族血统更正?

其实不止是占据叶尔羌之时察哈尔部有这个优势,高务实担心他们后续继续往西逃窜占据安集延也同样考虑到了这一点。

如果套用某战犯系列游戏的说法,就是察哈尔部大汗实际上可以宣称整个蒙古帝国最大疆域内的所有领土——你甭管他是“强宣称”还是“弱宣称”,反正他起码可以宣称,而且当地总会有一部分人肯买账,而大明就真的连宣称权都没有。

你总不能说,我是来收复汉唐故土的吧?这说法只能内宣,用来提振大明国内的朝野士气,用于外宣是没有当地人会认可的,因为当地早就没有汉人了——极个别行商除外。

所以,叶尔羌收复之后,无论七河地区和瓦剌地区的征服战争打得如何,明军主力都必须暂时留在叶尔羌当地维稳,没有几年时间很难继续出击。

在这段时间里,朝廷要做的事情很多。一来是需要在当地建立有效统治,安抚当地百姓;二来还需要建立稳妥的运输交通线,确保能在伊犁河谷开发初见成效之前保障当地明军的补给;三来还需要想办法往当地迁徙汉族人口,以军户为主、民户为辅,将伊犁河谷牢牢控制起来,并且支持和指导伊犁河谷的军屯、民屯。

在这一切都完成之后,也就是伊犁河谷已经具备供给驻西域明军补给之后,朝廷才能考虑发起进一步的西征作战,拿下费尔干纳盆地,打造伊犁河谷之外的另一个“西域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