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大结局(1 / 2)

半月后。

准备妥当的三万五千甲士,三千轻骑兵,五百重骑以及各个武将,已经开拔前往边关。

并且郑渊命人暗中打造的二十门火炮以及一千一百六十把燧发枪,还有五千五百包炸药包也跟着前往边关。

而距离秋收,也只剩下一个月多一点。

只需要在两个月之内撑住不败,等粮食收上来,以大周的体量,足以硬生生拖死大部分的小国。

因为郑渊让人传出的话,所有人都知道郑渊的打算。

所以哪怕是举世闻名的贪官,此刻也会适当的尽一份力,最起码不会再贪墨粮食了。

毕竟如果输了,那连大周都没了,大周一倒,恐怕他们就会立刻被百姓撕碎,那他们还贪个毛?

两月后。

边关急报,吐谷浑、龟兹等十一国联军朝着白兰羌境内进发。

十一国联军,听着好像挺吓人,但是其中有的国家全国上下加起来都没有几万人。

所以哪怕十一国联军,兵力根据斥候打探,也没超过十万人,其中大部分还都是吐谷浑跟吐蕃出的兵。

这只是一个试探,若是大周连这一波也扛不住,甚至赢得非常艰难,那么其他观望的国家也会随之下场想要分一杯羹。

不过郑渊却丝毫不慌,先不说边关此刻已经有近二十万大军,就说火炮燧发枪,就不是这些人能够抵挡的。

甚至都不用多,放几炮,打几枪,引发的动静就足以让这群乌合之众惊慌失措,没准还会以为是天罚呢。

届时大军下场,想不赢都很难。

果不其然,仅仅三十九天后,边关八百里加急传来好消息。

大周方以付出了一万余人的的代价获得全胜,斩杀敌军五万余人,俘虏也俘虏了一万余人。

联军其他人更是直接落荒而逃,不知去向。

对这样的好消息,郑渊没有二话,除了赏就是赏,人人有份。

这一次赏赐,光银子郑渊就花了一千多万两,就连最底层的大头兵,都能得最少五两银子的赏赐,差不多相当近三个月的俸禄。

至于其他赏赐,更是不计其数。

并且随着赏赐而来的圣旨里,除了让他们回击参与的各国以外,郑渊更是毫不避讳的指出。

只要攻下一城,不侵扰当地百姓,那么城中所得,半数归于打下的部队平分。

这一下,大周边关的士兵眼珠子都绿了,甚至都不用上边人发话,嗷嗷叫着往上冲。

原本可能几天才能攻破的城池,一天多都能破。

可以说,自从郑渊旨意下达以后,大周的士兵对各国就是一个平推就可以概括。

很快,随着秋收,早已经饥渴难耐的大周士兵犹如脱缰的疯狗一般朝着边关涌去。

一时间,大周方参战的人数就已经呈指数型上涨,眼看就要破四十万人了,可以说全民皆兵。

毕竟时间已经不短了,很多早就参与的大周士兵的收获已经送了回来,其他百姓怎么可能不眼热?

最后甚至发展到,无数青壮自告奋勇的要参军入伍,不要都不行。

当然了,有好事就有坏事。

不知道多少奏折弹劾边关某个将军或者谁,有奸淫掳掠的行为。

不过都被郑渊压下了去,又不是我大周子民,管他呢。

又过了两个月,冬季来临,当初参与进来的十一国已经灭了一半。

不过由于天气寒冷,很多士兵哪怕有棉衣都不太适应,只能暂且停下征战的步伐。

同时,第一次互市也圆满结束,从突厥手中收获了不知道多少棉花。

虽然表面上看上去是双方共赢,但是根据锦衣卫汇报,这一次棉花种子的需求增大了近一倍。

这也就意味着,突厥种棉花的人与地,越来越多了。

而对于大周灭国的行为,吃的满嘴流油的突厥只是象征性的询问了一下就没了下文。

或许在突厥看来,大周灭掉的都是他鞭长莫及的小国。

那些小国灭了也就灭了,像他突厥,大周是不可能也不敢跟他们随意开战的。

毕竟在他们手里,大周吃亏不是一次两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