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成的儿子出生后,户口刚开始的时候是随了母亲杨春妮的农业户口,但想着将来的考学和工作问题,杨春妮的弟弟和妹妹给姐姐掏了几千块钱,为姐姐买了个非农业户口,随带的孩子也变成了非农业户口,娘俩的户口上到了杜薛涛的户口簿上。
等林秀珍知道后,一声没吭,只是减少了去华阳镇杜家尽孝的次数和时间。
杨春妮在她娘家父亲因病去世后,钱家沟和费家营没有了她的牵袢,于是她跟丈夫杜文成提出来,一家三口干脆也搬到华阳镇得了,因为孩子也要去幼儿园和上学了。
钱翠凤听说了,二话没说答应了下来,只不过钱家沟的房子卖的钱的去向问题,又成了一桩悬案。
等杜文成和杨春妮带着孩子搬到了华阳镇后跟公婆一起生活后,小的摩擦一直不断。
只不过因为杜文成的工作没有变化,依旧是一个钢厂的炉前工,又因为劳动强度比较大、加之岗前岗后温差变化太大,他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一年有大半年的时间是感冒状态。
钱翠凤始终心疼大儿子身体不好,如今已经不好再去找人倾诉了。
后来到2002年的时候,杜美成因为工作的原因,一个人先去了静北县工作,随后,林秀珍也带着女儿去了静北县工作和读书,从此后,他们三口距离华阳镇越来越远了,不管是路途上的距离还是心理上的距离。
而老三杜云成刚开始是在润东一家合资厂工作,后来合资厂搬迁,考虑到收入问题,就一直跟着工厂迁徙,留下高彩云和孩子在润东工作和生活。
杜美成和杜云成也只有在逢年过节才会带着媳妇孩子回到华阳镇,跟家人聚一聚,彼此之间倒是相安无事,看似风平浪静的平衡着。
或许是距离产生美!
钱翠凤如今觉得老二一家子比之前顺眼了许多;觉得老儿子和大孙女那就是她的心肝宝贝;而老大一家三口,多多少少的有些腻烦,尤其大孙子五六岁,狗都嫌的年纪,每次淘气了,杜薛涛也会吼孙子一顿。
吼的次数多了,杨春妮就会跟丈夫叨咕,“别人家都重男轻女,我不是希望咱们家如此,但是你爸妈也太双标了,对她大孙女就千依百顺,连老二的闺女都比你儿子得脸,咋着,我儿子就这么不招他们老两口待见啊?”
杜文成听多了,在家休息的时候,就会观察父母对儿子的态度,母亲还好,不怎么说话,而父亲则每次都会大喊大叫!
连看个电视都觉得太费电、费电视了!
“爸,你要是很嫌弃我们,我们就搬出去住。”如今杜文成也知道拿这个拿捏父母了。
杜文成知道父母一年比一年岁数大了,但只有他们三口在这里一起住,尤其媳妇不上班,做饭、洗衣服、收拾家都是媳妇做的多;而且母亲生病住院,都是父亲在医院,媳妇做饭给送过去,实在倒不开了,也会在医院陪着。
而老二和老三因为工作忙、距离远,来的次数不多,即使来了,也不能全天候的伺候,想到这里,杜文成也不是不委屈,他更为媳妇抱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