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可惜了,要是不顶着这样一张骇人的脸,怕是别有风情。”这话说得难听,里里外外的难听。
也不清楚他是用的什么东西,上官迟的脸这半晌竟都没有恢复,反而越发严重,已经看不出任何属于他本来的样子了。
谷梁予怀甚是满意,难得的,他居然挥手,解开了上官迟身上挂着的锁链。
“来人,押着!”他扬声道。
门外再次进来两个人。
早已不是之前的那两人。
——谷梁予怀的手段太过血腥骇人,已经换过好几批人了……
他一手提溜着空间牢笼,一手指示着那两人押着上官迟。
“既然你这么想知道她如何了,亲自去看看怎么样啊?”
谷梁予怀笑得意味不明。
“走,去角斗场!”
---------------------
作者有话说:(选择性观看)
是的,这个地方用了一点点的隐喻,还有以小见大的手法。
小迟经历的所有的东西我不想写的太明白,明明我是言情作者,写这里真的快要写出“纯狱风”了……
唉~
小迟经历了什么友友你们自己脑补吧!只能说很惨!
唉~只能说都是为了美化文字……因为很多东西写出来有些恶心,我不忍心继续详细写这些笔墨在我笔下的男主角上,明明他是光风霁月、矜贵无双、行走坐卧规矩有度,所用无一不精的神明大人!但是他被滚刀山、泼热油、千刀万剐、挖骨敲髓……一系列酷刑,然后再被我一点点描绘出那些画面,小璃有些于心不忍了……
当初的一版大纲里对这里详细写了,刚开始我怀疑我那段时间可能对小迟有很大的意见,又或者作者脑子不正常了,对细纲的处理就有些“偏激”。
后来冷静了下来,再落笔时我在想,我为什么会这样对自己笔下的人物?笔下的主角?难道我也不喜欢他们了吗?
小璃仔细反思了一下,最后发现,小璃那段时间心态并不好,整个人也不是很开心。
我写小说,是想写一些自己的东西的。
对于某个人物,有自己的看法,某种命运,有自己的见解,然后把这些汇聚在笔尖,形成文字。
虽然自己文笔并不是很好,但也是在不断学习,然后想要一点点表达得更好。
但是这本书写到最后,随着字数的不断增加,小璃也不清楚自己到底还喜不喜欢自己笔下的主角了,也不清楚自己最初想要写的究竟是什么了!
尤其是这本书的数据并不好,这就给我一种,我精心养好的花,结果只是路边随处可见的杂草,毫无半点价值的感觉。
小璃在那段时间的自怨自艾里,不知怎么的,就形成了一段施虐者施虐、高处者受虐落下神坛的文字。
现在看来,我那时把这看成是真正的生活。
林颜和上官迟是我笔下的人物,他们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
又或者说,他们这种人不可能存在。
被天地娇养,被阳光偏爱。
一切顺风顺水,心有所愿,就有结果。
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不用在意外界的看法,也不用担心生活的窘迫。
他们身上寄存着小璃对一切美好的全部幻想和憧憬。
小璃让他们拥有这一切,也希望他们一直拥有这一切。
但是最初的设定里,这个故事bE了!
或许在小璃浑浑噩噩看不清前路的时候,小璃就已经给这样一个美好的故事一个定义了——不可能存在!
让他们bE的是命运,又何尝不是生活?
幻景终究是幻景,镜花水月终是一场空。
所有美好被打破,所有幸福被撕开,这或许才是那个时候小璃的真实感受。
所以我的细纲里,小迟会被折磨,但是也仅仅只有这些了,他们的未来我并没有写,他是以什么态度对待这些苦痛的?我也没有写。
到了现在,我才看清,如果是他们,或许会从中升华,变得更好。
我没有删掉这些内容和不太友好的文字,也是如此。
或许受到偏爱的人值得羡慕,被保护得很好的、善良美好的人值得喜欢。
但是经历过苦难,却能仍旧对世界报以善良,这样的人才更值得敬佩。
就像是“生活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小璃或许做不到,但是我希望我笔下的人物可以。
归根结底,小璃并不是被保护得很好的人,我不是他们,我只能揣测他们,然后……书写他们。
小说的理想主义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希望他们红尘不改其心,岁月不改其行,我希望“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的结局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
但我也希望,他们不断成长,然后一点点长成一副美好的模样。
然后“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怀揣着这份期待,小璃打下一个个文字。
友友们还记得天剑宗杀邪修、灭林家那一段剧情吗?
在那里有一章名叫《幻景?》
小璃说过那里细思极恐。
这里也可以简单谈一谈了。
那个地方是黄粱一梦后的身份互换,隐喻着莫比乌斯环的循环之意。
“莫比乌斯环”这个符号,在小说里经常出现,小璃把这个符号当作“无极”的代表。
通过这个,小璃想表达的是一个理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活看似无解,但是总会有柳暗花明的地方。
最后的结局固然是悲剧,但是在另一场大梦黄粱里,他们的故事仍旧继续。
即使仍旧不尽如人意,无法满足他们的久别重逢,无法满足他们长相厮守的绮愿,但是他们仍旧可以互相搀扶着度过千山万水。
这一次,他们可以清楚看着沿途的风景,看着旅途中陪伴着对方的最重要的人,那么,一切让人难过的、高兴的、恼怒的、害羞的、恐惧的、无助的……都是他们曾经存在的证明,都是他们曾经相遇的证明。
这一路上的所有情感,才是最宝贵的,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答案。
当“落月摇情满江树”时,留下的朵朵落花,独一无二、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