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上(2 / 2)

云山几重 拿铁猫头鹰 881 字 10个月前

没有细节当然是说各种细节,这句关键台词是我大纲里有的。我要说这句话,怎么说,对方如何应对,背景里是否下雨。

没有人物是指,我如果不知道这个人要怎么说这句话,说明我对这个人物理解还不够,不明白对于他来说,什么方式的表达最有效,什么细节最能衬托此刻的气氛。什么看似不相干的意外能勾起他的回忆。我的一些一闪而过的配角,就在这个思考过程里拥有了人生履历。因为我发现自己需要丰富他们行动的细节。

没有故事是指,复杂的人物不能凭空出现,他们的生平需要背景。而这些背景可以有交织。如果我想不出足够丰富的人物,可能是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事情太少。如果本地曾经出现过一件大事,就能产生无数受它影响的群体。他们的人生观因此不同,在主角提到特定的事件时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根据这个思路,我从大纲里的“一群强盗拦路”这个情节,一路编造出一桩十五年前影响全国的大案,还衍生出几个涉及主线人物的事件(。虽然它几乎没有体现在这段故事情节中(。

这肯定不是最有效率的做法!但这帮助我克服叙述的空洞和因此产生的厌倦——当写出一段言之无物的文字时,那种厌倦便时常缠绕我。而若这个看似平淡的句子里隐藏着什么,成就感便油然而生。这种做法看起来很复杂,但如果多读材料,便比静坐瞎想事半功倍。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材料,只要是故事,都可以给你启发。

话虽如此,还是有写不下去的时候。就是说,你把段落拆成了梗概,梗概细化成了每一句话,直到明确了每句话要说什么,仍然没有足够的动力把它们组织成最后的句子。就好像柴刀砍完了竹子,拼成了家具,但削掉枝叉,锉掉尖刺,打磨成趁手的用具,只能靠水磨功夫。这个过程,是现阶段最折磨我的地方,因为在我来说,当我把情节整理过一遍的时候,故事吸引我创作的动力就已经消失了。而打磨它们的过程,需要的动力是呈现——现在我真的比较缺乏这个意愿。老实讲,看到的人若多了,我还有点害怕。所以日日在电脑前枯坐。大纲写了两千字,完整的句子没有三五个。

最近在思考,勾起这个意愿的除了呈现本身,还有对语言艺术的兴趣。这当然不是说花团锦簇的类型,就像之前说的,无用的言语只会引发厌倦。我说的是,语言的使用里吸引你,让你产生成就感的部分熟悉我的朋友大概知道,我为尽量朴素的语言奋斗多年了,其过程宛如和石头作战。此刻回望,重新发掘语言的魅力,颇有点看山看水的茫然若失。写作太苦了。好想吃宫保鸡丁啊。

停灯向晓故事写不出来感想倒有不少

-

【0311】

作者的困境分两种:

写得太多而想得太少;写得太少而想得太多。

比如我别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