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特封你黄亭侯。”
随着汉灵帝的话音落地,朝堂上一片寂静。
心都猛烈地跳动。
封侯!
只因为洛阳城这场动乱,刘基竟然被破格封侯。
如何不令人吃惊?
封侯有三大好处。
第一,不需要纳税,还能收取封地的税,有经济支撑。
第二,纳妾也随着地位的升高而提升,多留下子孙后代。
第三,可以世袭,是留给子孙的财富。
只有军功才能封侯。
给刘基封侯?
朝臣第一个感觉是不合适。
可是,一想到刘基挫败四个附属国,为大汉夺来了四个郡,将近一个州的地盘,功勋卓着,也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刘基的身份越加高贵。
刘基向汉灵帝行礼,并且诚恳说道:“万岁,臣有本奏。”
汉灵帝笑着说:“刘爱卿,你说。”
“万岁,皇恩浩荡,雨露沐泽,短短时间内,加封微臣为青州牧、镇远将军,臣已不胜惶恐,昨夜两国动乱的平息,是何大将军运筹帷幄,平息外部,张公公、郭公公带人平息西园的动乱,功劳都是他们的,微臣不过是提供消息而已。”
“功劳不足以封侯,还请万岁收回成命,微臣万不敢接旨。”
“食君禄,忠君事,分君忧,本来就是臣子的本分,微臣万不敢接旨封侯。”
“还请万岁明察!”
刘基说的诚恳,一脸郑重。
群臣心中又是一阵跳动。
蔡邕、陈琳等人盯着刘基的目光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喜。
封侯,纵然是个亭侯,也是至高的荣誉。
汉高祖有令,非同姓不得封王,封侯就成了太多臣子一辈子的追求。
满朝诸公,谁不想被封侯?
真正封侯的人有几个?
不管汉灵帝如何昏庸,封侯的事情上还是保有底线的。
袁隗、杨彪的心怦然跳动。
脸色变了。
刘基官封黄亭侯。
触动了他们敏感的神经。
二人都位居三公,也没有封侯,小小的刘基凭什么封侯?
杨彪还是继承父亲的侯位,他刘基凭什么一跃成为侯爷?
此子要做大。
他们看刘基的目光越加阴冷。
刘基的功劳越大,名声越显赫,官威越高,对他们来说越不好控制。
他们搞不懂汉灵帝的心思,不方便出手对付刘基,只能冷眼观看。
汉灵帝微微一笑:“刘爱卿,朕封你为黄亭侯,并非是朕自己的意思。”
说完,汉灵帝看满朝文武一眼:“羌胡国鼓动鲜卑、匈奴、乌丸三国,挑衅大汉的威严,满朝文武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是刘爱卿及时出手解决的。”
“如果没有刘爱卿,大汉王朝就要败阵四次,割掉四个郡,威严受损,宗主国的尊严不复存在。”
“是刘爱卿挫败了四个国家的阴谋,为大汉赢得了尊严,赢取了四个郡,又是刘爱卿提供消息,挫败了两国的火焚洛阳的阴谋,如此功勋如国还不能封侯,试问还有谁能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