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巡狩天下(1)(2 / 2)

为了确保巡狩的顺利进行,张开始循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

他召集了朝廷中的重臣,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并征求他们的意见。

大臣们听后,有的表示赞同,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整顿朝纲、肃清地方吏治的机会;也有的表示担忧,担心巡狩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可预知的困难和危险。

但张循却坚定地说:“朕意已决,巡狩之事势在必行。华朝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绝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而退缩。朕要亲自去看看这个国家的真实面貌,去听听百姓们的心声,去感受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治理这个国家,才能让华朝更加繁荣昌盛。”

在张循的坚持下,巡狩的筹备工作迅速展开。朝廷中的各个部门都动员起来,忙着准备巡狩所需的各种物资和人员。

张循也亲自参与了巡狩路线的规划,他要求路线尽可能覆盖全国的每一个州,确保没有任何地方被遗漏。同时,他还特别注重巡狩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要求沿途的军区和官府做好警戒和保卫工作,确保巡狩队伍的安全。

同时,根据张循的巡狩路线,沿途公路也要修缮一番,起码要容得下张循的龙辇通过。

随着时间的推移,巡狩的准备工作逐渐接近尾声。张循站在皇宫的楼宇上,眺望着远方那广袤无垠的土地,心中充满了期待和豪情。他知道,自己即将踏上一段充满挑战和未知的旅程,但他也坚信,只要心中有国、有民,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前进的脚步。

只要完成巡狩,筑牢内政,张循就仿佛看到了华朝的未来——那是一片古往今来无人能及的前景。

到时候,他将成为这颗星球的最高主宰,完成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

太平十七年(210年)二月初一,春日的阳光洒满洛阳城,皇宫内一片庄严肃穆。这一天,对于华朝来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

张循身着龙袍,头戴皇冠,威严地站在皇宫的广场上,宣告着他即将开始的巡狩之旅。

皇后甄宓和贵妃蔡文姬留守皇宫照顾孩子、稳定人心,;另外三位贵妃糜环、大乔、小乔随张循出行,内阁次辅陈宫和内阁大臣赵云,以及秘书处的一众官员紧随其后,整个场面气势恢宏,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荣耀。

禁卫军和锦衣卫的将士们,铠甲鲜明,手持步枪,护卫前后。他们的眼神坚定而锐利,仿佛任何威胁都无法穿透这道坚不可摧的防线。随着张循的一声令下,巡狩的队伍缓缓启程,踏上了前往益州的征途。

在临行前,张循通过《华夏旬报》等报纸,向全国发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诏文:

“朕承蒙上苍之庇佑,统御万里江山,日夜勤勉,唯愿民安国泰。自登基伊始,朕心所系,乃是河清海晏,百姓安居乐业。今国家昌盛,四海皆平。然治理大国,犹如烹调小鲜,时刻不敢稍有懈怠。

为亲自体察民情,感受百姓疾苦,并彰显朕心与万民紧密相连,朕决意亲自巡狩,遍历华夏大地,以洞察地方治理之实况,倾听万民之声音。

此番巡狩,绝非游山玩水,实为深入民间,探寻治国之道。朕将亲临田野,观察农事之勤勉与否,探究工商之兴衰变迁,考察教化之普及程度,询问百姓之疾苦所在。所到之处,必将与民同乐,共商国事,期望通过朕之耳目,成为万民之耳目,使下情能够上达天听,上意能够下达民间。

朕即将远行,朝廷各部及全国各级官员当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切勿因朕之不在而放纵懈怠。须牢记,官职非个人私有,乃民众所托,责任所系。当以民为本,以公为心,勤勉处理政事,确保无一民受冤,无一事失察。朕虽远行,但耳目遍布天下,任何违法犯纪之行为,无论多么隐秘,皆难逃法网之制裁。

特此严正告诫,凡有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玩忽职守者,一旦被查实,或经百姓举报查实,必将严惩不贷,绝不姑息养奸。无论官阶高低,功劳大小,法律面前,一视同仁。朕意已决,望众官自省自戒,切勿触碰法网,共同守护清廉之道,以确保国家安宁,百姓福祉。

朕之巡狩,旨在推动政治清明,实现国泰民安。望我华夏子民,无论士农工商,皆能各安其业,各遵秩序,以饱满之热情,共同建设盛世华朝。

特此昭告天下,乃使万民皆知。

太平十七年二月初一。”

这篇演讲如同一股清风,吹遍了华朝的每一个角落,让人们对皇帝的巡狩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