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爱情与乡村文化(2 / 2)

雨氲初歇 黄鹂66 1657 字 3个月前

争吵过后,两人都意识到自己的冲动。艾登首先向卫雨氲道歉:“亲爱的,我不该这么固执,我知道你也是为了项目好。”

卫雨氲握住他的手说:“我也有错,最近压力太大了,我们应该互相理解。”

这次争吵让他们更加明白,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相理解。

随着更多乡村文化旅游项目的成功推广,他们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国际上一些知名的乡村文化研究机构开始邀请他们去分享经验。

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卫雨氲和艾登站在台上,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介绍他们的乡村文化推广模式。艾登用流利的英语讲述着项目中的商业运作模式、市场推广策略以及如何融入英国文化元素。卫雨氲则用中文补充介绍中国乡村文化的特色、村民的参与方式以及如何解决文化冲突等问题。

他们的演讲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一位美国学者向他们提问:“你们是如何在商业利益和文化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的呢?”

卫雨氲回答道:“在我们看来,商业利益和文化保护并不是对立的。只有让乡村文化产生经济价值,村民们才会有动力去保护和传承它。而在推广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尊重文化的本质和内涵,确保商业化不会扭曲或破坏文化。”

艾登接着说:“没错,例如我们在打造旅游项目时,不仅仅是为了吸引游客赚钱,还注重对当地文化传承人的培养。让年轻一代看到文化的价值,从而主动传承文化。”

这次国际研讨会让他们结识了更多的业内人士,也为他们的乡村文化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他们决定与一些国际组织合作,开展跨国乡村文化交流项目。第一个合作对象是一个欧洲的乡村文化基金会,他们计划组织中国的乡村艺人到欧洲的乡村进行文化展示和交流,同时也邀请欧洲的民间艺术家来到中国的乡村。

在筹备过程中,他们需要处理很多复杂的事务,如艺人的签证问题、文化展示内容的选择以及行程安排等。艾登凭借他在欧洲的人脉和经验,负责与欧洲方面的沟通协调。卫雨氲则在中国这边选拔合适的艺人,确定展示的文化内容。

一些中国的民间艺人对出国交流感到既兴奋又紧张。一位老剪纸艺人对卫雨氲说:“闺女,我这一辈子都没出过国门,真不知道到了欧洲那些外国人会不会喜欢我的剪纸啊。”

卫雨氲鼓励他说:“大爷,您的剪纸那么精美,一定能让欧洲人大开眼界的。您就把这当成一次文化传播的好机会。”

终于,跨国乡村文化交流项目开始了。中国的民间艺人在欧洲的乡村里展示了剪纸、刺绣、木雕等传统技艺,吸引了众多欧洲村民和游客的目光。他们对这些精美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惊叹不已,纷纷围上来观看学习。

欧洲的民间艺术家来到中国的乡村后,也带来了他们独特的文化表演。如西班牙的弗拉明戈舞者在乡村的广场上激情起舞,法国的街头画家在乡村的小巷里现场作画,这些新奇的表演和艺术形式让中国的村民们大开眼界。

这种跨国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乡村文化的传播,也增进了不同国家乡村居民之间的友谊。在交流过程中,一些欧洲的年轻人对中国乡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表示希望能有机会来中国的乡村做志愿者,参与到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

卫雨氲和艾登看到这些成果非常欣慰,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正在让世界变得更小,让乡村文化的魅力跨越国界,被更多的人所喜爱。

然而,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随着项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资金的管理和分配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在一些项目中,由于资金分配不均,出现了部分地区投入过多,部分地区投入不足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聘请了专业的财务管理团队。这个团队对所有项目进行了详细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资金分配方案。根据每个项目的规模、发展潜力和需求,合理分配资金,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同时,随着乡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他们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一些旅游项目发展较好的乡村,由于游客数量过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