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时,她的笔记上充满了激情四溢的文字:“尼采的超人哲学看似激进,但从创作的角度来看,它给了我塑造人物性格的新思路。那种超越平凡、不断自我突破的精神,可以让我的角色更具张力。传统的人物往往在达到一个目标或者经历一次挫折后就停滞不前,但如果按照超人哲学,人物要不断地超越自己,即使是在成功之后也不会满足。就像在一个冒险故事中,主角在打败了一个大魔王后,并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而是看到了自己身上还有更多的潜能等待挖掘,于是他又踏上了新的征程,去挑战更强大的敌人或者探索未知的世界。这种人物形象打破了传统故事结局的单调性,让作品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随着学习笔记的不断增多,卫念晓渐渐找到了将哲学思想融入创作的方法。她开始着手修改自己之前的作品,试图把那些在哲学书籍中汲取的智慧之光照亮作品中的每一个角落。
她重新审视自己笔下的人物。在描写一个老者时,联想到了老子的无为思想,于是她对这个老者的形象进行了深度的刻画。这个老者居住在一个宁静的山村,他每天看着村子里的人来来往往,忙于生计。然而,他从不干预任何人的生活,就像是村子里的一棵老树,默默地见证着一切。当有年轻人来向他请教如何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获得成功时,他只是微笑着说:“无为而无不为。”他的眼睛里透露出一种深邃的宁静,那是对世间万物发展规律的一种信任。他相信,只要顺应自然,不刻意去追求什么,该来的自然会来。这种无为并不是消极的不作为,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智慧。卫念晓通过对老者的描写,将老子的哲学思想融入其中,让这个人物变得更加立体,也让读者在这个人物身上看到了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在创作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时,她借鉴了亚里士多德对友谊的分类。故事中有三个主角,他们之间的友情有着不同的层次。第一个主角和第二个主角是基于功利目的而成为朋友的,他们在生意场上互相利用,当利益消失时,他们的友情也出现了裂痕。而第二个主角和第三个主角则是基于快乐建立的友谊,他们喜欢一起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享受彼此带来的欢乐时光,但这种友谊在面临困难时就显得有些脆弱。最后,第一个主角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后,与第三个主角建立了一种基于美德的友谊。他们互相欣赏对方的品德,在对方有困难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互相激励,共同成长。通过这样的情节设置,卫念晓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生动地展现在故事中,让读者对友谊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尽管在一般文学创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卫念晓心中那颗文学梦想的种子仍在不断催促她前行。她把目光投向了科幻小说领域,试图在其中融入更多的哲学思想。
她闭上眼睛,开始想象一个光怪陆离的未来世界。巨大的城市悬浮在空中,这些城市就像是由无数个巨大的水晶球组成,每个水晶球里面是不同的功能区域。建筑物像是有机生物般不断自我修复和生长,它们的表面闪烁着蓝色和绿色的光芒,那是能量流动的痕迹。天空中,运输飞船穿梭于不同的浮岛城市之间,这些飞船的形状各异,有的像巨大的飞鸟,有的像游动的鲸鱼,它们在云层中留下一道道绚丽的光线轨迹。
在这个世界里,人类的意识能够被上传到网络,从而有可能实现永生。但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复杂的伦理难题。
卫念晓在创作时,依然坚持撰写心得笔记。她在描写主角秦朗决定上传自己的意识时,让秦朗在矛盾中写下自己的思考。秦朗的笔记里充满了对自我存在意义的深度探索,这也是卫念晓的创作心得在其中的映射。
卫念晓通过情节设计,深入探讨了意识上传背景下的人类存在意义。
在创作关于虚拟世界中的道德规范时,她又在心得笔记里写道:“在虚拟世界中,道德仿佛失去了锚定的根基,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种人性的延伸。”于是她在小说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在虚拟世界里,一个黑客试图利用漏洞窃取他人的意识资料,被发现后,众人开始讨论对他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