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雨氲和林竹晓被邀请到一户侗族人家吃饭。屋内的火塘烧得正旺,火苗欢快地跳动着,在火塘上挂着一个黑色的铁锅,锅里煮着香气扑鼻的酸汤鱼。酸汤鱼的酸味混合着鱼的鲜味,弥漫在整个屋子里。这酸汤是侗族美食的一大特色,是用当地特制的酸菜加上多种香料熬制而成。酸菜是侗族人家自己腌制的,选取新鲜的蔬菜,经过清洗、晾晒后,放入特制的陶器中,加入盐水和其他调料,密封腌制数月而成。鱼则是从稻田里抓来的稻花鱼,稻花鱼在稻田里吃着掉落的稻花长大,肉质鲜嫩,营养丰富。这种鱼养在清水里,现吃现杀,所以特别新鲜。
桌上还摆满了各种菜肴,有腌制的酸肉,肉的色泽有些暗沉,但味道却是独特的酸香。酸肉的制作过程也十分讲究,要选用肥瘦相间的猪肉,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用盐、辣椒、花椒等调料涂抹均匀后,放入坛子里腌制数月甚至数年。食用时取出,那独特的酸香味道会瞬间在口中散开,让人回味无穷。有炒蕨菜,蕨菜嫩绿嫩绿的,口感脆嫩。蕨菜是山间的野生植物,村民们在春天的时候会去山上采摘。采摘回来的蕨菜经过焯水、浸泡等处理后,与腊肉或者辣椒一起炒制,别有一番风味。还有糯米饭,糯米饭粒粒饱满,散发着糯米的清香。侗族的糯米饭制作独特,将糯米洗净后放入木桶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大火蒸熟。蒸出来的糯米饭色泽晶莹剔透,口感软糯。
主人是一位侗族大叔,大叔热情地招呼着她们:“姑娘们,快坐,快吃,这是我们侗家的特色菜,不知道合不合你们的口味。”
卫雨氲笑着说:“大叔,闻着就很香,肯定很好吃。”
她们吃着饭,和村民们聊天。林竹晓好奇地问:“大叔,这酸汤鱼是怎么做的呀?这味道太特别了。”
大叔笑着说:“这酸汤啊,是我们用自己腌制的酸菜做的,鱼呢,是从稻田里抓来的稻花鱼,先把鱼处理干净,然后在锅里放入油,把鱼煎至两面金黄,再加入酸菜和其他的调料,加水炖煮,等鱼汤变得浓稠,酸汤鱼就做好了。这道菜可是我们侗家的招牌菜,逢年过节都少不了它。”
吃完饭后,村子里的人们都聚集到鼓楼前的广场上。原来今晚有侗族的歌舞表演。几个侗族小姑娘穿着色彩斑斓的服饰,手拉手围成一个圈,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她们的步伐轻盈,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裙摆随着舞步飞扬,像是盛开的花朵。男人们则吹奏起芦笙,芦笙的声音低沉而悠扬,那声音仿佛是从大地深处传来的呼唤,诉说着侗族人民的喜怒哀乐。
卫雨氲和林竹晓被邀请加入舞蹈的队伍。一开始她们还有些羞涩,手脚放不开,但在村民们的热情鼓励下,也渐渐放开手脚,跟着大家的节奏跳了起来。林竹晓笑着对卫雨氲说:“雨氲,这种感觉真好,完全融入到他们中间了。”
卫雨氲也笑着点头:“是啊,感觉我们已经成为这个侗族大家庭的一员了。”
第二天,卫雨氲和林竹晓又跟着侗族的妇女们学习刺绣。一个叫阿花的年轻女子坐在她们旁边,耐心地教她们:“你们看,这个针法要从下往上,然后绕一个圈,再穿过这个孔。”阿花边说边示范,她的手指在绣布上灵活地穿梭,不一会儿,一个精美的图案就初具雏形。
卫雨氲和林竹晓仔细地看着阿花的示范,然后自己尝试着刺绣。卫雨氲绣得歪歪扭扭,她有些懊恼地说:“哎呀,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可真难啊。”
阿花安慰她说:“没关系的,多练练就好了,我刚开始学的时候还不如你呢。”
在侗乡的日子里,卫雨氲和林竹晓收获到他们太多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