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汇合(1 / 2)

回榆城的时候,蒋雯雯还是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机翼如何能让气流上升呢?

李寞名提示道:

“机翼的原理是什么?”

“通过气流的流速不同,使上下产生气压差,从而托举着飞机上升。”

蒋雯雯简单解答道。

“那如果机翼是固定的呢?”

“机翼固定,气流依然可以正常通过,但是压力也会被机翼压下来,根本不会产生向上的力,就算改变机翼倾斜角度,只是改变一下风向向上,能产生的力也是有限的,根本不足以生成那么强的推力,将云层推向高原。”

蒋雯雯还是不解。

“那如果机翼镂空了呢?然后再多叠加几层呢?然后再组成阵法呢?”

听到李寞名的提问,蒋雯雯安静了下来,这个时候如果再不明白那她直接买块豆腐撞死算了,而且这里面的知识主要是她的专业领域,这相当于变相的给她安排了后续的研究方向,至于能不能成,那得研究过后才能知道,但是思路至少有了,而且理论上说得通。

至于李寞名主导接下来的项目,他本人倒没有什么排斥,毕竟周教授就在身边呢,也不怕出什么问题,只要自己的所有安排都先告知周教授,让他把把关就没有太大的问题。

周继先之所以让李寞名来主导,其实是李寞名看出了他看出的问题,李寞名的分析不能说和他想的一模一样吧,那至少也是如出一辙,最重要的是在最后给出了那个设想,这是周继先都没有想到的,所以想看看年轻人能做到哪一步。

周继先受人尊敬可不只是自己的身份,对于身边的小辈是有机会就会给的。其实项目进展到这里大概的方向都已经定了,只是需要足够多的数据作为支撑,然后针对问题逐一解决就行了。

李寞名能看出周继先接下来的打算,就说明他心里已经有了方向,让他跟在周继先后面,他只会去想接下来这么做是什么用意,以他的思维,稍微动一下脑子就能想明白,但是让他主导这个项目就不一样了,他自己的思维就可以起到主导作用,而且只要周继先在这里,项目就出不了乱子。

周继先也有他的一套方案,多一条思路,他可以将两套方案进行重叠,看看能不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而且周继先也很好奇,年轻人的思路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惊喜。

回去之后他们就真的休息了,毕竟连着半个多月的野外生活,每天风吹日晒的也是很累的,但是蒋雯雯却成了最忙的人,她这时已经开始了图纸的设计。

当队伍再次出发的时候,平时没事儿都不说话的李寞名接替了指挥权,也没人提什么意见,毕竟这里除了周继先就是李寞名权利最大了,就算他之前话少也改变不了他是团队领导层的身份,周继先没有异议,他们就跟着走就行了。

他们的路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榆城出发,直接向南,过延城、西市,直奔汉里平原,然后沿汉里平原绕行了一周,便又转向正东,直奔大海而去。

他们这次的方向也很明确,就是连城,所以中间也没有耽搁,唯一的变动就是汉里平原绕行一周后,设备铺设完了,原本是足够他们用的设备,中间又补给了一次,在豫省的驻城。

在到达连城之后,李寞名又安排其他人带上设备出发了,路线沿大河的入海口东城,然后过津市、首都、张城,按照他们铺设的密度,在这条线上进行铺设,铺设完就直接返回项目。

对于李寞名的这一安排,周继先也没有多问,他知道李寞名的想法,想要借用季风的力量,就要先了解季风,虽然不确定有没有用处,但是尝试一下也不为过,毕竟他们现在设备可还有很多剩余。

而李寞名、周继先和蒋雯雯则直奔沪市而去。农业小队和海洋小队的人,已经完成了既定任务,在这里汇合了,森林小队的人也在往这边赶来,他们要在这边做一次信息汇总,安排接下来的事,毕竟整个项目大家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谁也不知道后续要怎么进行。

原本他们这个小队应该是最早到达这里的,但是因为突然转向去了汉里平原,他们反而成了慢的那一个。

就在李寞名他们到达汇合点的第二天,森林小队的人也到了。安排他们先休息之后,蒋雯雯负责将各队的数据终端都连接到了一台设备上,这样全国范围内这次铺设设备的实时数据都可以一览无余了。而且还可以实时生成各地区的气象趋势图,可说是为后面的工作提供了原始数据。

待大家都调整好之后,所有小队的主要负责人都聚集到了一起。

“这次我们的项目来的比较突然,虽然我们已经做了我们最大的努力,但是能不能成也还是一个未知数,在这个领域我也不是专家,只能够根据以往的经验,做出一些推断,有些能够行得通,有些却难以行得通,所以就这方面来说我们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并没有身份上的差异。

对于你们统计到的数据,也希望你们从你们的专业角度给出专业性的建议,每个人的建议都很重要,所以,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希望大家各抒己见,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说出来,也许一句无心的话就能成为我们的突破点。”

周继先率先发言道。

听到周继先的话,他们几人也都做好了准备,率先发言的是李国栋,黎明研究院森林气象组组长,森林小队勘探二队的负责人,虽然在研究院里面他只是个组长,但是如果拿到气象局,那是能匹配总工程师的,所以专业性上面绝对没有问题,这也是周继先这么信任他们的原因。

“我们二队这次的主要路线是川省、滇省,川省属于盆地,滇省属于高原,这两地水分充足,单从这方面说可以作为我们的水源地,但是这里难于运输,水气进到川省之后就会被锁死,四周都是山,形不成对流,云层只能在里面打转,出不来。

滇省比较特殊,水分更充裕,热带雨林较多,但是这里充斥着大量山脉,海拔接近于藏区,云层多集中于半山腰,无法跨越,沿山脉走向的话倒是可以将云层输送至藏区,但是藏区整体海拔太高。

海拔越高大气能承载的水气就越稀薄,只能少量的进行,而且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也会随之下降,云层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密度增加,很难漂浮于空中,最终以雾气的形式凝结于地表,达不到我们设想的搬运水气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