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巨核(1 / 2)

三月份,赵玉麟使用李为民研究出的消磁方法,成功的从原子核中分离出了正电子——质子。

通过验证,正电子就是质子本身,正电子是带质量的,这个结果看似简单,但是却直接将自然界中电与磁的能量转换范围扩大了一倍,原本电压取决于负电子携带的电压到零电压的范围,直接扩大到了正电压,也就意味着只要指定目标电压可以自动流转,可以直接摒除先前的人为引导过程。

而他这一技术直接就被陈华强拿去了,纯纯的正电子,这就是脉冲武器绝佳的原材料啊,他怎么能不心动!

同样兴奋的还有李寞名,因为这一实验成功之后,电压的适配范围变大,他对研发新型能源又有了新的冲动,但是经过一顿操作后发现还是无法实现,最终不得不放弃,此时他终于有点理解刘老板常说的那句话了,时候到了自然就成了,有些事情不是靠努力就能有结果的。

时间来到六月份,魏文钊再次传出好消息,他的团队开发出了磁感线压缩技术,并可以人为操控磁感线沿特定轨迹运行。

这一消息对整个基地的影响那可就大了,不光是磁感线压缩技术,对磁感线的操控那也是拥有决定性意义的一项成果,因为这样也就意味着飞船的重力模拟系统可以人为操控,一艘飞船内可以叠加多个磁场,这对飞船内部的构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时刚刚安静下来的陈华强再次激动了起来,这不就是曲率引擎的理论基础嘛!他原本还以为会是李寞名研究出来什么新的理论,却没想到突破点在魏文钊这里,于是马不停蹄地向蔡永恒提交了研发报告,因为这个项目太大了,还是要蔡永恒点头才行。

蔡永恒对于这方面当然是二话不说直接批准,而且是全力支持,他此时也意识到了刘老板当初拒绝加入他们组建星际舰队的原因了,和现在的科技比起来,他们那时候研发的舰船真的就是小孩儿玩的玩具,根本上不了台面!

蔡永恒也不得不佩服刘老板的远见,他们做的这一切如果没有刘老板在中间协调,早就乱套了,只是他们制造星际舰队这一个决定就会把整个国家拖入泥沼,根本腾不出手来开发新的科技,就算偶尔有所突破,那也是小范围的,起不到什么作用,和现在的科技爆炸相比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与此同时,李为民也没闲着,他们将太空工厂的各项数据都收集完之后,又做了优化的设计,然后就交给刘老板了,李为民则带着团队又开始了新的研究。

赵玉麟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弱力与磁场之间的关系,李为民从赵玉麟的这一思路发散思维,同样设计了一套方案,验证磁场与引力之间的关系。

李为民直接向刘老板提出了要求,将要运送上太空的山体尽可能多的运送上去,将之在外太空聚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然后探测磁场强度以及引力大小,当然,这个力非常小,需要非常精密的仪器才能检测出来,但是这些对于他们来说没什么难度。

一通操作下来,他们得到结论:天体形成的磁场越强,产生的引力也就越大,而当磁场消失,天体整体的引力将回归单个物质的引力,从而被分散,形不成整体的引力,磁场可以使引力发生质变。

而天体形成自身磁场强弱取决于自身的整体质量和在宇宙中的运行速度。以此推导出天体的引力也是由自身质量和运行速度决定的,所以在相同的运动速度下,太阳的磁场才会强于地球的磁场,从而将地球的磁场等级降低一个维度。

李寞名看过李为民的研究报告之后,根据这一理论又延伸出了一个新的理论:速度越快,磁场越强,引力也越强,但是引力强不代表质量一定大。

他这篇报告发布出来之后整个基地都安静了,因为此时在陈华强的团队里正因为曲率引擎的研发而引发争执,原因是物理界现有的一条理论:有质量的物体无法达到光速,因为质量会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速度达到光速的时候,有质量物体总质量会趋近于无穷大,所以有质量物体永远无法达到光速。

李寞名这套理论几乎是对着现代物理的贴脸输出,速度越快,引力越强,有引力的存在,飞行器速度越快受到的阻力也越大,外在表现就是质量增大了,然后飞行器就像被陷入泥潭,到达某个临界速度之后就无法再提升。

但是因为李为民的理论基础,天体的引力是由磁场造就的,也就是说屏蔽了物体的磁场就可以达到无引力状态,一旦失去了引力,那么天体就可以无限加速,而屏蔽磁场的方法现在已经被攻克了,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理论形成了一个闭环,那些因为曲率引擎制造复杂而打退堂鼓的人再找不到理由退缩,同时也再次刷新他们对这个世界现有物理知识的认知。

眼见整个基地又恢复了正常的秩序,李寞名又联合李为民和陈华强制定了一个计划——捕获卫星。

这个计划一方面是验证李为民的引力与磁场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为了解决物质短缺问题,他们不能一直从地球上取材,随着他们攻克的理论越来越多,他们知道的更多了,考虑的也会更多,少量的从地球上取材影响不大,但是随着需求的增加,尤其他们需要的总量太大,一旦地球失去的质量达到某个临界值将会引发无法预知的灾难。

这个计划非常简单粗暴,首先研发出曲率发动机,然后安装到样机上,验证过速度之后,对朱雀号进行检修,检修完成后用青龙号直接携带足够强大的反重力装置飞往柯伊伯带,挑选一颗大小适中的卫星,然后带回太空工厂。

但是实际操作起来那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既然过去一趟就不能选择太小的卫星,否则得不偿失,而太大了难度又太大,最重要的是整个过程捕获的卫星是处于全裸状态的,如何把卫星的速度提升至光速才是最大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