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神话文明(1 / 2)

晴阳照行旅 花落虽频 1318 字 2个月前

李昭走了,陈恪将思路转到农庄方向。

包拯和王安石逼他发出灵光一闪,想到痴呆者可以伪装的可能性,这时就需要好好想想了。

可他需要想的事太多,就在纸上写出一二三四五,然后发现一个事实,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他就在被动的应对,从秦关城到杭州城,他就像一把扫帚,东一下西一下,连婚姻都是被动接受的。

看着一二三四五,仔细想想的他进入沉思。

这段时间,他依仗自己的历史知识勉强可以应对,可随着律国动乱、倭寇来袭,加上他提出的朝廷改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他所熟悉的历史已变得面目全非。

他知道,所以主动出击,刘艺他们准备攻取琉球,张亢去了于阗王国。

而他可以稳坐在京城当留侯吗?

可他没有留侯的本事。

律邵宗说的不错,他的运气太好了。

可以后还会伴随好运吗?

他不知道,只有提前做好功课。

他将分散的大事归纳为政、军、学三个方面,还将外围诸事列出一二三四五。

于是发现,这段时间他只做了两件事,打仗和讲学,其他事都是他出主意别人去做。

现在打仗的事也有别人去做了,他只剩讲学了。

这么一想他就觉得自己好像挺没用。

人、失去了利用价值也就没有价值了,他想做个有价值的人,就要再次列出一二三四五。

正在书写中,听林韵宁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你忘了那三个西方人。”

林韵宁提醒他,他连横山忍和松鹤仁的名字都写上了,却没写马里奥等人。

这是他的疏忽,贤内助林韵宁提醒他。

可事实是他没忘马里奥,却没想好怎么对待他们。

陈恪没想好,马里奥也没想好。

自初一那天被陈恪说的无言以对后,他将自己关在屋里冥想了两天。

他在思索一个问题,“陈恪所拥有的学识是什么?”

他见识了陈恪知识的广博,还惊讶地发现他对西方列国的状态、罗马教会的模式非常熟悉。

有些看法甚至超出了他的学识。

陈恪对基督教的起源剖析得非常清晰,确定了灾难是宗教起源的主要原因。

在那种困境中人们需要精神寄托,需要抱团取暖,于是诞生了宗教。

陈恪认为宗教的起源没什么问题,问题出在后续之人利用宗教来谋取利益上,为此禁锢人们的思想。

这个观点让他无可辩驳,却是宗教发展的致命伤。

他的意思是你信耶稣没问题,问题是为何要信后面那些宗教掌权人?

理解了这个意思,马里奥的心态就处于极度矛盾之中。

一方面觉得陈恪说得有道理,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保罗不是。

另一方面又觉得这话很荒诞,没有保罗,基督教如何能得到罗马帝国的承认?

可转念一想,耶稣是被罗马人钉在十字架上的,被罗马帝国承认,算不算背叛耶稣?

又一想,没有罗马帝国的承认,基督教如何成为西方列国的唯一宗教?

这些疑问在马里奥的脑海里不断冲突着,就在这颗脑袋就要爆炸时,格尼和阿蒙回来了。

他俩出去打探消息,发现京城之人对他们既无好感又无恶感,陈恪没将他们钉在十字架上。

这个发现让他俩的心里不是滋味,断定自己三人就是路人甲乙丙。

格尼复述茶楼伙计的话,“万里之外的蛮夷,跟直学士论辩学问已是脸上有光了。”

按伙计的意思,陈恪跟他们说句话,就很给他们面子了。

说这话时茶楼伙计一脸骄傲,好像跟他俩说句话,也是很给面子的。

格尼说起这事很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