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众人的目光看向刘彝,知道为何邀请他了。
见众人目光看来,刘彝脸露微笑轻轻点头,他很愿意来太学院担任特邀直讲,不给工资都干。
刘彝的态度如此,让邵雍立刻感觉不妙了,他有跳进陷阱的感觉。
当时陈恪怎么说的:“胡师崇尚三清,知道你是华山陈祖传人,特请你去参加茶话会,讲讲三清道法。”
这个理由让他心动,于是来了,这时心生不妙感觉,还没等想出办法,果然听到陈恪的声音传来,“邵兄虽是陈祖传人,但精通君子六艺中的数。”
说到这他就长叹一声,然后继续说道:“皇上圣明,责成家岳开办皇家银庄,可家岳到处寻找精通数之人才,却仅仅找到十余人,远远满足不了需要。”
听到这邵雍就知道自己彻底跳进了陷阱。
他后悔,“怎么就相信陈恪的话了?”
他后知后觉,陈恪想让他的学生在各行各业上建功立业,他来讲什么道学?
可他这时后悔没用了,胡缓和李仲文、高适已起身向他和刘彝拱手行礼了。
这就是霸王硬上弓,他可以拒绝陈恪,却无法在众人面前拒绝这三个老书生。
他踟躇,见刘彝起身向三个老书生躬身行礼,只能不情不愿地站起身行礼。
可他心不甘情不愿,行完礼后就想如何婉言谢绝。
他不想当直讲,只想解决了师父的问题后,找个地方安安静静地搞研究。
他有许多研究项目,哲学、玄学、数学,可没时间去教学生。
正想着拒绝的办法,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悦耳的乐声,众人惊慌地起身,转脸看向胡缓。
而胡缓则缓缓说道:“众人在此等待,我与李祭酒、高山长和陈恪前去接驾。”
三个老书生代表三院,必须出去接驾。
而身为兴侯、观文殿直学士的陈恪也必须出去接驾。
听到胡缓所言,众人点头,邵雍知道李祯来了。
他听过龙凤乐,知道这道乐声仅是龙乐,刘太后没来。
但李祯前来参加三院师生茶话会,发出一道不寻常的信号,三院在大兴王朝教育界的地位无与伦比。
作为皇帝,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发出一道政治信号。
但李祯不会承认,走进来说声“平身”,然后笑道:“‘三十’那天陈恪跟我说初六举办三院师生茶话会,问朕来不来?当时朕无法确定,事务繁多。”
“今早处理了几件事务,突然想起陈恪所言,决定前来看看,打扰了。”
李祯会说话,一席话就将他的日理万机体现的淋漓尽致。
他不是突然来的,是受陈恪邀请,有理有据。
李祯介绍完前因后果,看着刘彝说道:“刘卿...”
刘彝受宠若惊,急忙回道:“臣在。”
李祯笑道:“胡师在朕面前多次提起你,朕知你的能力,以后多挑担子。”
他将人情卖给胡缓,言外之意就是要重用刘彝了。
刘彝欣喜,急忙回道:“臣、敢不尽力。”
他想说“鞠躬尽瘁”的,又感觉这话大了,急忙改为“敢不尽力”。
听他表态,李祯满意地笑笑,转对邵雍说道:“邵卿...”
听李祯叫他“邵卿”,邵雍的脑袋发出轰地一声。
他知道跑不掉了,皇上都喊他“卿”了。
“卿”这个词仅限于皇上、太后对臣子的称呼,皇后都很少用,一般会尊称臣子的职位,比如“谭相”。
当然,皇上和太后也会称呼“谭相”,这是尊重的意思,如称呼“卿”,就是公事公办了。
大兴王朝的统治比较开明,朝廷的一些规矩市井小民也听说过。
邵雍知道一些朝廷的规矩,当皇上称呼“卿”时,他就是大兴王朝的官员了。
这是强行任命,不会征求他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