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亚纳大海战深度剖析
一、双方战略
略
(一)美国战略
美国的战略目标是夺取马里亚纳群岛,将其作为进一步进攻日本本土的跳板。为此,美军计划通过大规模的海空作战,消灭日本在该地区的海军力量,同时为登陆作战提供掩护和支援。美军采取积极的攻势战略,利用自身在航母数量、舰载机性能和飞行员素质等方面的优势,主动寻找日军舰队决战。其战略核心是控制制海权和制空权,通过航母战斗群的机动性和舰载机的打击力,对日军实施先发制人的攻击。
(二)日本战略
日本将马里亚纳群岛视为“绝对国防圈”的关键部分,战略意图是阻止美军的进一步推进。日军企图通过一次决战,重创美军舰队,以挽回在太平洋战场上的颓势。日本海军采取以航母为核心的作战战略,计划利用舰载机的长航程优势,先让舰载机从远距离攻击美军舰队,然后返回马里亚纳群岛上的基地补充弹药和燃料后再次出击。同时,日军希望通过复杂的舰队机动和战术安排,弥补自身在兵力和装备上的劣势。
二、双方兵力与指挥人员
(一)美国
- 指挥人员:第 58 特混舰队指挥官马克·安德鲁·米切尔中将,整个作战行动由斯普鲁恩斯上将统筹。
- 兵力:第 58 特混舰队拥有 15 艘航空母舰、7 艘战列舰、21 艘巡洋舰、69 艘驱逐舰以及 956 架舰载机。
(二)日本
- 指挥人员:第 1 机动舰队指挥官小泽治三郎中将。
- 兵力:包括战列舰 5 艘、重巡洋舰 10 艘、9 艘航母,舰载机总数约 500 架。
三、武器装备参数对比
(一)航母
- 美国:
-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标准排水量
吨,满载排水量
吨,舰长 265.79 米,飞行甲板长 262.13 米,舰宽 28.35 米,飞行甲板宽 29.26 米,平均吃水 7 米。主机输出功率 15 万轴马力,航速 32.7 节。舰载火力包括 12 门双联装 127 毫米口径高平两用炮,32 - 68 门四联装 40 毫米“博福斯”炮,46 - 55 门单管 20 毫米“厄利孔”高炮。可搭载飞机约 91 架(包括备用机),舰上人员 3442 人。
- 约克城级航空母舰(以大黄蜂号为例):满载排水量
吨,动力
马力,飞行甲板长度 234.4 米,航速 29.25 节。舰载火力有 8 英寸火炮 8 门,12.7mm 高射机枪 40 挺,可搭载 86 架舰载飞机,舰上人员 2000 人。
- 日本:
- 大凤号航空母舰:排水量
吨,飞行甲板长 257.5 米,宽 30 米,航速 33.3 节。装备 12 门 100 毫米高炮、22 座三联装 25 毫米机关炮。可搭载约 60 架飞机,其采用装甲飞行甲板,厚度达 75 毫米。
- 翔鹤号航空母舰:标准排水量
吨,满载排水量
吨,舰长 257.5 米,宽 26 米,航速 34 节。装备 8 座双联装 127 毫米高炮、12 座三联装 25 毫米高炮,可搭载约 84 架飞机。
(二)飞机
- 美国:
- F6F 地狱猫战斗机:机长 10.24 米,翼展 13.06 米,机高 3.99 米,空重 4190 千克,最大起飞重量 6990 千克。最大速度 612 千米\/小时,航程 1512 千米。装备 6 挺 12.7 毫米口径机枪。
- Sb2c 地狱俯冲者俯冲轰炸机:机长 11.18 米,翼展 15.16 米,机高 4.32 米,空重 4788 千克,最大起飞重量 7579 千克。最大速度 452 千米\/小时,航程 1852 千米,可携带 1 枚 450 千克炸弹或同等重量的其他弹药。
- tbF\/tbm 复仇者鱼雷轰炸机:机长 12.48 米,翼展 16.51 米,机高 5.33 米,空重 5029 千克,最大起飞重量 8800 千克。最大速度 370 千米\/小时,航程 1610 千米,可携带 1 枚 mK13 航空鱼雷或 907 千克炸弹。
- 日本:
- 零式战斗机:机长 9.06 米,翼展 12 米,机高 3.5 米,空重 1680 千克,最大起飞重量 2796 千克。最大速度 533.4 千米\/小时,航程 3350 千米(外挂副油箱),装备 2 挺 7.7 毫米机枪和 2 门 20 毫米机炮。
- 99 式舰上轰炸机:机长 10.18 米,翼展 14.36 米,机高 3.7 米,空重 2570 千克,最大起飞重量 4100 千克。最大速度 380 千米\/小时,航程 1470 千米,可携带 800 千克炸弹。
- 彗星舰爆:机长 10.22 米,翼展 11.5 米,机高 3.74 米,空重 2460 千克,最大起飞重量 3800 千克。最大速度 550 千米\/小时,航程 1560 千米,可携带 250 千克炸弹。
- 天山舰攻:机长 10.86 米,翼展 14.89 米,机高 4.58 米,空重 3010 千克,最大起飞重量 5200 千克。最大速度 482 千米\/小时,航程 1750 千米,可携带 1 枚 800 千克鱼雷或同等重量炸弹。
(三)战列舰
- 美国:
- 衣阿华级战列舰(代表):标准排水量
吨,满载排水量
吨,舰长 270.4 米,舰宽 32.92 米,吃水 10.8 米。航速 33 节,主机功率
马力。装备 9 门 406 毫米主炮(三联装 3 座)、20 门 127 毫米副炮、80 门 40 毫米高炮和 49 门 20 毫米高炮。
- 日本:
- 大和号战列舰:标准排水量
吨,满载排水量
吨,舰长 263 米,舰宽 38.9 米,吃水 10.4 米。航速 27 节,主机功率
马力。装备 9 门 460 毫米主炮(三联装 3 座)、12 门 155 毫米副炮、12 门 127 毫米高炮、24 门 25 毫米三联装高炮等。
- 长门号战列舰:标准排水量
吨,满载排水量
吨,舰长 224.9 米,舰宽 34.6 米,吃水 9.5 米。航速 25.3 节,主机功率
马力。装备 8 门 410 毫米主炮(双联装 4 座)、18 门 140 毫米副炮、8 门 127 毫米高炮等。
(四)巡洋舰
- 美国:
- 克利夫兰级巡洋舰:标准排水量
吨,满载排水量
吨,舰长 186 米,舰宽 20.2 米,吃水 7.5 米。航速 32.5 节,主机功率
马力。装备 12 门 152 毫米主炮(三联装 4 座)、12 门 127 毫米高炮、28 门 40 毫米高炮和 16 门 20 毫米高炮。
- 日本:
- 爱宕号重巡洋舰:标准排水量
吨,满载排水量
吨,舰长 203.76 米,舰宽 20.4 米,吃水 6.23 米。航速 35.5 节,主机功率
马力。装备 10 门 203 毫米主炮(双联装 5 座)、8 门 127 毫米高炮、24 门 25 毫米三联装高炮等。
- 高雄号重巡洋舰:基本参数与爱宕号相近,装备相同口径主炮,在防空火力等方面有细微差别。
(五)潜艇
- 美国:美军潜艇在此次海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大青花鱼号等。美军潜艇水下排水量约 2400 吨,装备 6 具 533 毫米鱼雷发射管(前 4 后 2),可携带 24 枚鱼雷,水面航速约 20 节,水下航速约 8 节。艇员约 80 人。
- 日本:日本潜艇在此次海战表现不佳。日本潜艇型号多样,以伊 - 400 级为例,水下排水量 6560 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潜艇。装备 8 具鱼雷发射管,可携带 20 枚鱼雷,还有 3 架水上飞机。水面航速 18.7 节,水下航速 6.5 节。艇员约 144 人。但在马里亚纳海战中,日本潜艇未对美军造成有效威胁。
四、双方战法
(一)美国战法
- 航母编队运用:美军航母编队保持紧密协同,通过相互之间的掩护和支援,形成强大的作战力量。在作战中,航母按照一定的队形展开,以确保舰载机的顺利起降和编队的防空安全。例如,在遭遇日军空袭时,航母编队迅速调整队形,加强防空火力的集中配置,同时利用舰载战斗机进行拦截。
- 舰载机攻击战术:美军舰载机采用多波次、多机型协同攻击战术。先派出战斗机夺取制空权,然后俯冲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从不同方向和高度对日军舰艇发动攻击。这种协同攻击方式增加了攻击的突然性和有效性,使日军难以防御。例如,在攻击日军航母时,俯冲轰炸机从高空俯冲而下,吸引日军防空火力,同时鱼雷轰炸机从低空接近,发射鱼雷攻击航母的水线部位。
- 防空作战:美军构建了多层防空体系。外层由舰载战斗机组成,在舰队周边进行巡逻和拦截;中层是巡洋舰和驱逐舰上的中程防空武器,如 40 毫米“博福斯”炮;内层则是各舰艇上的 20 毫米“厄利孔”高炮。这种多层防空体系有效地抵御了日军飞机的攻击。
(二)日本战法
- 超远距离攻击:日军利用舰载机的长航程优势,试图从美军舰载机作战半径之外发动攻击。舰载机起飞后,攻击美军舰队,然后飞往马里亚纳群岛上的机场进行补给和重新装弹,再返回战场继续作战。但这种战术存在诸多问题,如飞机长途飞行后飞行员疲劳,攻击精度下降,而且日军对美军防空能力估计不足。
- 舰队佯动与分散:日军舰队采取佯动和分散战术。部分舰队佯装主力吸引美军注意力,而真正的主力则试图从其他方向发动攻击。同时,舰队分散配置,以降低被美军集中攻击的风险。然而,这种战术在美军强大的侦察能力和情报优势下,效果不佳,反而导致日军舰队在遭受攻击时难以相互支援。
五、战役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