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工厂安排(2 / 2)

张天浩突然来一句“三大爷,厂里是不是有附属医院啊”

冷不丁的一句话让三位大爷给愣哪了。

三大爷缓了一会“有,原来属于娄家的,是建国前,后来公私合营就给分了出去,让他们自亏营收,后来你回来,厂子越来越大,医院就想回来,主要是他们医院病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咱们厂的,主要是你的想法给别人的不一样,他们就怕你换医院,找了我好几回,让咱们接管。”

张天浩“这事啊,是刚刚开完会出来的时候遇见张发财夫妇,他老婆告诉我说,学校和医院的事情,我就让她成立一个办公室统一登记一下”

二大爷接住了话“你的意思是把医院和学校给接过来”

张天浩笑了笑点根烟“不错,把医院给接过来,在每个分厂成立一个医务室和一辆医用三轮车,医院往西从建一个,按照现在的规模十倍以上,最好能容下四千个床位,人才不够可以先建着,慢慢培养,”

“学校,现在大家都能吃饱饭,手里有钱了,晚上又没事,所以夫妻生活就多了,平均二年一个,我估摸着厂里的新生儿一年将会有几百个或者上千,在将来会更多”

整个四合院听墙根的静悄悄的,三位大爷也是,因为从来没人想过这些。

自古都是多子多福啊,可是就怕突然养不起了,那这些工人将会引起大的暴乱。

张天浩“二大爷,不要小看你的这个学校,几年之内我会把它变成一个多元化的学校,就和市区那二个大学一样,学历国家承认,”

“明天去开会,会忙一陈,我在港岛留下了十几个建筑工人,他们将会过年的时候回来,所以咱们第二个小区将会是高层,十几层或者二十几层的高楼。”

“你明天统计一下,每个分厂建一个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师来源吗,你在目前的学生中挑选一批送到专业的学校培养,不能让咱们的工人孩子上学困难。”

“你半年之内在西边挑一个占地二个村庄的地方,要有山有水,回头把你的那个学校搬过去,占地吗,多多益善,最好能容纳三四万人的学校,至于教师吗,现在政策不是要下乡务农,支持农村建设吗,往西几十里也是农村”

三位大爷听的一愣一愣的,最后一句听出来是钻空子。

也是因为张天浩的明目张胆钻空子,后来不少的大学教授都被送到了轧钢厂附属大学,学校自成立开始就是军管制,封闭式教学,学生的父母都是在轧钢厂上班。

后来有些风言风语传到学校,有些刺头挑食,刘海中直接把他们家人叫来跟刺头交流了一下,十年风风雨雨,学校就是一片净土,因为毕了业就到轧钢厂上班,学习一条龙。

三位大爷也是出谋划策,尤其是一大爷提出的奖学金、发明奖、工厂可以跟学校下发研究项目,学校吃红利,学校分什么专业,运动会等等,一大爷把自己在港岛和美国见到给总和了一遍,二大爷的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

写完后,二大爷甩了甩手,就看向张天浩,张天浩也没再说什么,直言一大爷的就行。

于是在大陆上一个多元化、多专业、工厂学校研究一体的大学成立,等到几十年后人们才发现周围的有文化的领导都出自轧钢厂附属大学,也为张天浩在改革开放中起到了鳌头独立,天下独一份,那时的张天浩真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只要他盯上的就没有弄不成的。

以至于后来外国的公司进大陆才发现,轧钢厂控制着方方面面,于是就投诉轧钢厂垄断,一调查才知道轧钢厂属于国企。

四人的谈话就被四合院的人给传了出去,大家也是一笑,因为没有张天浩那样的财力。

而教育、卫生部门直接就到厂里谈判,最后定下来建一个分厂学校,小、初、高,老师自己培训,有编制,但是要一比二的捐希望学校。

而医院也是,医生、护士,你要多少给多少,不过100人一座二百床位的希望医院。

文件到张天浩手里,看了看,又加上三个村卫生室,两个村小学,一个镇初中、高中。

可以说未来几十年轧钢厂都在建农村小学,覆盖了整个北方,南方的大部分都是一些省分厂捐的,所以后来轧钢厂的员工工作证在全国都非常的吃香,就有一种嫁人只嫁轧钢厂,也就造就了轧钢厂后来帅哥美女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