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张天浩的心里分析(2 / 2)

苏联早就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了。

现在的苏联已经摆脱了基本的温饱问题,他们已经从生存类消费向着发展类消费开始迈进。

苏联是个工业国家,工人数量众多且工资收入高,但市面上可以买到的东西却很有限,尤其是能提升生活幸福感的东西,比如说精美的食物和漂亮的衣物等等。

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代表着东西方冷战的开始,世界已经被割裂。

西方阵营不会卖任何东西给苏联,反之亦然。

苏联虽然工业强大,但是在轻工业和农副食品上的研究却是弱项,这从苏联人只要我们的初级农副产品上就可以看出来。

但是初级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太低了,真正赚钱的还是只有经过深加工具有高产品附加值的商品。

我们卖给苏联一头猪赚的钱,比我们卖给他两百斤薯片赚的钱少多了,而一头猪还要养一年,一个工厂一天就可以生产数吨的薯片。

只要能够打开苏联的市场,让我们生产的高端副食品进入苏联,那对苏联人民来说是丰富餐桌的好事,对我们来说则是换取外汇的机会啊!

张天浩在心里自言自语道。

张天浩喝了一杯酒,喝酒的声音通过频道发往全国,震惊了全国人民。

所以张天浩没有打算把自己开创的企业拱手让人,可是北极熊的农副产品自己自己眼馋,自己必须在90年代之前占领北极熊市场的百分之八十,为解体提前做准备。

对使用高级副食品从苏联手上赚外汇这件事是信心满满的,因为纵观整个苏联历史,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就是苏联人有钱,但是却买不到用来享受的商品。八十年代苏联工程师三个月的薪水可以买的起一台电脑,但是商场没货。

苏联工人两年的存款可以买得起一台小汽车,但是排队却要等八年。副食品商店里的品种永远是三板斧,干酪、酸黄瓜、香肠,有的时候香肠还会没货。

苏联的物资匮乏吗?不,其实完全不匮乏,但苏联人莫名其妙的就是缺乏各种副食品。

就是到了22世纪的北极熊,他们的副食品都是真材实料,这也就是俄乌战争,西方国家撤资,我国一夜之间摆满了北极熊的所有超市。

这其中的问题很多,不是三言两语能解释清楚的。

后世有很多人认为苏联后期因为粮食不足导致了民众的恐慌,所以粗暴的认为苏联的农业不发达缺少耕地,但这个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解体后的俄罗斯能从农业进口国变成欧洲最大的农业出口国之一,这就不是农业不发达缺少耕地可以解释的。

应该说在冷战开始后苏联的计划经济就向着重工业严重跑偏,因为他们要和欧美对抗,而民众需要各种轻工业产品和副食品。

虽然苏联中央也很关注老百姓的餐桌,但是却简单粗暴的将副食品产能不足与饲料画上等号,于是苏联大量进口各种用于养殖业使用的饲料,而这其中有很多浪费在了运输和仓储上。

再加上苏联后期高层官员老龄化严重,许多人尸位素餐导致行政效率低下与基层官员没有升迁希望而全面捞钱贪污化等等,许许多多的因素集合在一起才最终导致了苏联一边大规模进口饲料粮,但老百姓的餐桌上始终没有多余的副食品。而且苏联对食品科学工程,尤其是现代化工厂食品的研究程度重视远不如欧美,这也导致了苏联虽然说是也有生产自己的农副食品和零食饮料,但始终无法满足民众的需求。

所以现在的战斗民族想要副食品那真的是痴心妄想,尤其是华夏打赢了一人挑十七人的战争,现在的北极熊正在陷入太空计划和冷战。

如果在华夏的小太阳升空,再和北极熊展开新的一轮贸易也不是不可以。

自己这针对东南亚和沙特是不对,浪漫的法国也可以进一步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