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浩的声音不高,却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严肃:“而且还连带着对棉花的需求提高,如果今年新疆不能开始大规模种植棉花,明年我们的棉纺原材料将会卡在瓶颈了。”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可能出现的困境。
他环顾四周,继续说道:“虽然华夏的百姓还是在温饱线上挣扎,可是苏州的刺绣、旗袍,东北的野菜、山珍,云贵的蘑菇,南方的水果……”他的声音渐渐变得激昂,“所有生产出来的东西全部经港岛卖向了全世界,就光全世界的华人就买了大概百分之七十。”
他停顿了一下,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消化一下这个信息。然后他继续说道:“所以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也希望华夏的产品进入,爆发出巨大的购买热情。还有好像永远都买不到的山海关汽水和华夏的膨化食品。”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自豪,仿佛在说,这就是华夏的力量。
“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从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张天浩的声音再次变得严肃,“那就是苏联人的购物热情被压抑太久了。”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同情,仿佛在说,这就是苏联人民的无奈。
“也可以说张天浩改变了国人对外贸易的习惯,从开始的初级产品到现在的深加工产品或者成品,也能挣的一大笔外汇,”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自豪,仿佛在说,这就是他的成就。
“比如苏州的刺绣就是经过张天浩的老婆陈雪茹的推荐,就一起吃了顿饭,张天浩给了投资和建议,半年不到扩厂十倍都不止,能为了中部最大的挣钱工厂。”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得意,仿佛在说,这就是他的眼光。
“后世苏联解体,从来都不是单纯的一个政治问题,它是一个多方面多维度的问题。”张天浩的声音再次变得严肃,“其中民生问题不得到解决,绝对是促使它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警告,仿佛在说,这就是苏联的教训。
“作为世界两极之一的国家,苏联人自自己生活严重不满。”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无奈,仿佛在说,这就是苏联的悲哀。
“冰箱里没有肉,没有汽水,甚至是压根没有冰箱!当然,不是工人买不起冰箱,而是因为工厂冰箱产能严重不足!”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愤怒,仿佛在说,这就是苏联的无能。
“工厂可以给工人发很多钱,但是当这些钱不能购买物资的时候,它就一文不值。”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讽刺,仿佛在说,这就是苏联的荒唐。
“工人们总不能拿这些钱去买苏联生产最多的拖拉机、钢铁、飞机、坦克吧。”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无奈,仿佛在说,这就是苏联的无奈。
张天浩继续说道:“其实苏联工人手上有很多很多钱。他们花不出去。因为他们不会拿这些钱去买苏联生产的重工业产品。但是对我们来说就不一样了,我们华夏需要苏联的重工业产品。”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期待,仿佛在说,这就是华夏的机会。
“所以本质上这是一场交换,以我们的轻工业产品从苏联工人手上换取卢布,在用卢布和苏联人做生意,买他们的重工业产品。”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智慧,仿佛在说,这就是华夏的策略。
“这其中最大的好处就是绕开了苏联政府,我们直接和苏联老百姓做生意。我们的可以赚到更多利润,苏联老百姓可以用钱改善他们的生活,苏联老百姓的生活物资欲望得到满足苏联就将更稳定。其实这是一个三赢的事情。”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自信,仿佛在说,这就是华夏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