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王印等人因传闻而慌张撤离。
楚嫆瞧着那匆匆离去的人马,陷入了沉思。
霍凛走过来,低声道:\"殿下,问过这处驿馆的主事驿丞,江湖恶徒行凶确有其事,说是近期在这一带忽然齐聚了许多。\"
她不屑轻笑,\"这么看来,有人不想让本宫平安地回去。\"
说着,回头看向满堂的暗卫,语气慢悠地感慨道:\"烈日炎炎,天干物燥,确实令人心生烦闷。\"
\"赶了这么多天的路,正愁无处发泄。\"
\"既如此,那就让他们有来无回,有一个死一个。\"
\"百余里的路,本宫倒是要看看哪个不要命的敢阻拦?\"
——
京城皇宫。
太医院的众御医忙得焦头烂额,各种配药熬煮。
而正院门外站着几人。
其中一男子小心翼翼地说着:\"徐公公,陛下的病情反复无常,这都医治两个多月了,怕是……\"
鬓发半白的宦官,殿前伺候皇帝的徐太监。
站在门口,飘出的药味仍是太过浓重,徐太监用帕子捂住鼻子,问道:\"近期是杨院使亲自断诊,您怎么看?\"
院使杨长昀一脸为难,碍于周围闲杂人而不敢直言。
\"莫怕,咱家就是简单问问,这也是传陛下之意。\"徐太监温和一笑。
杨长昀还是怕隔墙有耳,无奈稍凑近些低声相告。
徐太监闻言诧然,\"什么!已是油尽灯枯之势!?\"
这一声喊可把杨长昀吓了一跳,慌忙左右环顾,\"徐公公,小心祸从口出。\"
说着又慌慌张张地找理由:\"陛下今晚的药还得继续熬,先行告退。\"
皇帝病重缠身,这在宫中已不足为奇,但准确病得何种地步还不得而知,消息传开也仅是时间问题。
先前有皇令,严明禁止议论,但奈何不了暗中多方势力打探,用不了两天,宫内外的众人在私底下又传得沸沸扬扬。
从最初的垂帘听政,到后面无法上朝,各大臣们深信皇帝命不久矣。
天子登基至今,并未诞有皇嗣,后宫那三个妃嫔还是被老大臣们强行塞进去的,从未获过荣宠。
先帝膝下子嗣除了姐弟俩,旁的亲王更是没有。
一时间全朝上下急成热锅上的蚂蚁,同时也有各路人马在蠢蠢欲动,放肆散播皇帝病情,没多久传得满城皆知。
景和宫。
偌大的寝宫,隐隐有咳嗽声回荡着。
老太监领着杨长昀急匆匆赶来。
\"陛下,杨院使到了。\"
宫女将长长的垂帘左右掀开,床上的人面色苍白如纸,咳疾不止,额前还冒着细薄的汗。
杨长昀赶忙打开药箱,拿出一包齐全的细针,为其针灸医治。
楚裕喘气难平,嗓音浮而无力:\"杨院使,朕还有几日活头?\"
杨长昀吓得立刻屈身跪地,\"陛下,此毒虽烈,但经针灸刺穴逼出毒气,定会没事的。\"
说到此,语气又有些不足,\"只、只是需要些时日……\"
\"臣定当竭尽全力!\"
楚裕望着床顶,疲累地叹了口气,\"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外头流言四起,有多少人盼着朕赶紧咽气。\"
\"现在的京城是不是大乱了?\"
老太监不禁心疼,\"陛下,您好生歇息接受医治,莫要再胡思乱想。\"
\"长公主殿下很快就会回来的。\"
听到有关她的消息,楚裕强撑着乏力地身子想要起身,杨长昀赶忙去搀扶。
\"算算时日,皇姐他们明天该入城了吧?\"楚裕倚靠在床头,强颜欢笑地问。
老太监与杨长昀相视,沉默了一瞬。
他敏锐觉察到,\"怎么?又出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