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帝国大道,弗里德里希·保卢斯元帅的轿车匆匆驶过。他看着外面一片颓败的街道,稀少的行人,以及到处残缺的建筑。心里无比灰暗。
弗里德里希·保卢斯是从A集团军群在波兹南的司令部接到命令,紧急赶回柏林,面见元首。他作为A集团军群司令,自明斯克战败后,接替了北方集团军群,成为抵御北部方向苏军的主力。一路作战一路溃退,北方集团军群最后沿芬兰一线撤向挪威瑞典,自己所率领的A集团军群,则面对苏军顿河、白俄罗斯第一、第二方面军的压力。
A集团军群目前大部已经退守德国本土,最前方则是第35集团军在华沙一线,抵御十倍于己的苏军。其中,第17军作为35集团军最前沿,以不足3万兵力据守华沙城,与苏军白俄罗斯方面军第4集团军在激战,眼见就要被围困在华沙城。
曾经的德军第17军可是以坦克军着称,辉煌时,下辖7个师,其中3个坦克师、2个装甲师和2个装甲掷弹兵师,兵力达到近8万余人。而此刻,17军名义上下属第17装甲师、56机械化步兵师和143掷弹兵师,各师早已没有任何补充,尤其是主力17装甲师,这个德军开战前的常备师,从闪击波兰,进攻法国,4小时击败比利时的辉煌战绩中脱颖而出。由步兵师晋升机械化师,再到装甲师、后来的坦克师。而今,虽然依然保持装甲师的番号,实际上却只有不足70辆坦克\/坦克歼击车,兵员7000余人。
现任第17军军长是林德曼中将,保卢斯元帅在离开司令部赶回柏林前,亲自致电他,要求他和第17军在华沙坚守7天后可以相机撤离。然而不到三天,华沙周边地区已经被占领,林德曼一边将部队退入城内准备与苏军巷战,一边将有生力量调往城西,作为突击突围的兵力。
此刻,谁都清楚,要想保证自己的生存,决不能失去抵抗力,林德曼非常清楚,只有保有一定战力的部队在手,不管局势如何的变化,自己还有一线生机。
保卢斯元帅离开后,接任他的是费迪南德·舍尔纳元帅,这位被称之为第三帝国救火员的陆军元帅,又一次受命指挥A集团军群,准备在波兹南一线组织反击力量。德军统帅部东凑西凑,组织了约15个军的兵力计50多个师的兵力给他,其中,有12个坦克\/装甲师,装备德军最新型坦克\/坦克歼击车,秘密调集了大量短程导弹和武装直升机。
舍尔纳元帅在保卢斯前脚离开A集团军群司令部便抵达这里,他迅速召集手下的主要将领,围坐在一张巨大的作战地图前。
“我们必须采取果断行动,给苏军制造一个假象,让他们误以为我们的防御出现了巨大漏洞。”舍尔纳元帅指着地图上的前线,“第 1、第 4、第 35 集团军要逐渐溃退,拉开缺口,吸引苏军深入。”
然而,当他听完参谋长冯·施图尔普纳格尔上将对目前形势和对手兵力的判断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震惊。
冯·施图尔普纳格尔上将继续说道:“元帅,华沙一线的局势已经非常严峻。第 35 集团军能否保住主力回撤,确实是一个巨大的难题。第 17 军被围困在华沙城,林德曼中将正在拼命突围,但情况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