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兵——”
“嘿嘿——”
“嫂子上台了。”
“轮到嫂子上台了。”
活阎王陆辰霆副团长的勤务兵——沈小奇同志,兴奋地压声儿道。
“嗯,看到了,看到了——”
“诶,小奇子,你说嫂子会唱不?”
“俺好紧张——”
“嫂子等下不会给兵蛋子们笑话吧?”
二团乔志宏副团长的勤务兵——王国兵同志,心里七上八下,惴惴不安地开腔道。
他和沈小奇、顾一言一样样儿,早就被苏念熙宝子的一手好厨艺给征服了,现下亦是苏念熙嫂子的铁粉一枚,关心着呢。
“国兵,嫂子要是知道你这么上道,肯定会给你再来一顿辣到劲爆的美味水煮鱼。”
“放心——”
“别紧张,小嫂子一定会比那詹艳梅妖孽唱得好。”
“再怎么差劲——”
“最起码,嫂子她也不会忘词儿,她那么复杂的菜都做的来,几句词儿肯定能整明白。”
二哈的顾一言营长,浓眉一抬,笃定地接话道。
“那是肯定的。”
“不过就是嫂子忘词了,也没事。”
“她仙女儿一样,单站在那台上,兵蛋子们就够晃神儿的。”
“比那姓詹的妖孽不晓得强多少倍。”
沈小奇勤务兵,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津津乐道。
……
“首长们、领导们、将士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A711部队一团陆辰霆副团长的媳妇儿——苏念熙。”
“首先感谢文工团的这位同志为我争取的这次唱机会。”
“……”
“啪啪啪……”
“啪啪啪……”
“啪啪啪……”
前一秒还奶萌、小家碧玉,娇滴滴模样的苏念熙宝子,一到台中央,一拿起话筒,瞬间就像变了个人儿似的,温婉大气得很。
她带着超凡的美,宠辱不惊的气度,落落大方,振振有词地说道。
没有手足无措,没有战战兢兢,更没有唯唯诺诺——
呋——
苏念熙宝子刚讲两三句,台下便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嗯,热情的将士们就是这么情不自禁,第一时间,鼓起了掌。
“我是A711部队一团陆辰霆副团长的媳妇儿——苏念熙。”
台下的活阎王陆辰霆副团长,一边随波逐流热情地鼓掌着,一边心中默默地重复着这一句话。
蓦然,他那犹如女娲精心雕琢的杰作般狭长的黑眸,仿若深邃的夜空,愈发地含情脉脉起来。
情难自控的他,嘴角微微上扬,仿佛夜空中闪烁的星辰无二。
“……”
“啧——”
“这小刺佬的媳妇儿还真行——”
“这是直接了当地在自掐烂桃花!”
“中——”
仰望着台上温婉大气的苏念熙宝子,陈志龙副师长忍俊不禁地夸赞道。
“还别说——”
“这苏念熙同志,这一出还真像你说。”
“中——”
和颜悦色的蒋大烨政委,宛如春风般和煦,带着欣赏的眼神,毫不吝啬地附和着。
坐在同排的刘启丰师长,更是满意得像吃了蜜一样,一边鼓掌,一边频点头。
他们三位大佬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自从这次比武大赛拉开帷幕,其他部队来的,不管是士兵们,还是将士军官们,那一个个对苏念熙宝子简直就是垂涎三尺。
要不是有军嫂,军婚这一层坚如磐石的屏障守护着,活阎王陆辰霆的墙角,恐怕早就被挖得千疮百孔了。
苏天炳副团长:“陆——辰——霆——”
文工团的詹艳梅台柱子:“苏——念——熙——”
哇,这两只心有不甘的妖孽,听了苏念熙宝子的话,竟然没有像往常一样热情地鼓掌,而是不约而同地咬牙切齿,那狰狞的面目仿佛要吃人一般,嘴里还低声嘟囔着什么。
苏天炳副团长,紧紧握着的双拳,因为过度用力,指关节都发白得吓人,仿佛要被捏碎了似的。
詹艳梅这个作精,更是将指甲深深地嵌入了掌心,却浑然不觉疼痛,好像那掌心不是自己的一般。
而落落大方的苏念熙宝子,则被台下那一片如海洋般的橄榄绿,以及那突如其来的如火山喷发般的热情,给震惊得目瞪口呆。
不过,对于从 21 世纪穿越而来的她来说,这种场面可没少经历,毕竟她曾经做过无数次医学演讲,对于这样的场面,她自然是能够轻松把控的。
这不,仅十来秒就缓过神来的她——
“……”
“!!!”
“接下来我将给大家带来的是一首《阿嬷》。”
嗯呖,聪慧的她犹如一只灵动的蝴蝶,轻盈地打出了一个具有七十年代特色的停止手语,台下瞬间变得鸦雀无声,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了。
于是,温婉大气的苏念熙宝子,宛如一位优雅的仙子,轻盈地进入主题,开腔介绍道。
台下的橄榄绿们,一群训练有素的士兵,依旧默契十足地配合着,鸦雀无声着。
然而,毕竟是七十年代,大家所熟悉的军歌数量有限,苏念熙宝子所报的《阿嬷》歌曲,对于他们在座的所有人来说,都是闻所未闻的,陌生的很。
此时此刻,台下的他们面面相觑,心中都在无声地嘀咕着——这到底是啥歌儿?
“呵——”
“阿嬷——”
“还阿公呢。”
“苏念熙——”
“你这是什么歌都不会,要现场大编歌来忽悠一通。”
“我倒要听听,你能唱出个什么鬼。”
如狐狸般狡猾的苏詹艳梅同志,脸上挂着阴险的笑容,心里正幸灾乐祸地暗自嘀咕着。
“阿嬷——”
“什么歌?”
“没听过,更没听说过啊——”
搁后台大发雷霆的吴主任,这会儿,也竖起耳朵,认真听着,听罢,便小声地咕哝道。
“……”
“呃——”
“吴主任——”
“我,我也没听过有这么一首歌。”
被文工团的吴主任投来疑问的目光,主持人第一时间,摇头晃脑道。
听过才怪——
这可是来自21世纪的爱国绝曲,七十年代的人,怎么会听过呢——
倏地。
“儿时我常常听人说。”
“裹着小脚的那个。”
“是困在深山里的阿嬷。”
“她和阿公是包办的。”
“大字也不识几个。”
“结婚前连面都没见过。”
“炊烟飘过——”
“煮饭的柴火把腰压弯了。”
“压弯她不止柴火。”
“黄昏日落。”
“阿公敲着碗筷把歌唱着。”
“她每天掰着手指头数日子过。”
“等远方开来的车。”
“门口的板凳在那从没挪过。”
“眼神还在期盼着。”
“她生了一个又一个。”
“都被号角的呼声 吹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