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三明比大哥小十二岁,比二哥小十岁。中间有过两个姐姐,没养活。
大嫂进门的时候,他才六七岁。
虽然大哥结婚后就带着大嫂搬了出去,但是每周大哥大嫂回来吃饭,他们也算是很熟悉的。
大嫂也是经历过新媳妇百般讨好公婆的阶段,战战兢兢。一直到生了孩子,才开始偷懒,以至于到后来混成了老油条。
孔母并不是什么苛刻的人,面子上对大嫂一直客客气气。
但是孔三明也没少听见孔母在背后嘀咕。
抢着干活的时候?,就嘀咕她:“笨手笨脚,什么都干不好。看把我那碗磕成啥样了。”
“连个菜都不会洗。菜叶子都洗烂了。”
“你看看李梅,摘个菜,把多少能吃的都扔了。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洗碗都洗不干净。这晚上还粘着菜叶子呢!”
“敢情是不用她挑水,洗个衣服过五遍水!那过两遍还不行?”
“这也太能吃了!买回来想吃三天的肉,被她切切一顿炒了!剩下一个星期我们不用吃荤腥了是吧。”
大嫂生下来小辉,孔家第一个孙子,自觉有功,趾高气扬的。
孔母很喜欢孙子没错,但是并不会上手。
她自己两个姑娘一个六岁,一个四岁。带大五个孩子,都带烦了。
大嫂想把孙子给孔母带。
孔母连连摇头:“我还要上班呢,我的孩子都是托给别人带的。
城里大把没有工作的老太太,靠给人带孩子为生。一个月给一两块钱,再给点粮食就行。
等到孩子稍微大一点,送托儿所。”
李梅还待再说什么,孔母说了:“我现在工资比你高,让我不上班在家里带孩子,还不如你别上班了带孩子呢。”
李梅只好给小辉找了个哄孩子为生的老太太托付。
认清了讨好公婆并没有任何实际好处后,李梅就什么都不干了。
其实按孔三明看来,也不是没有实际好处。
六零年那会,大家都吃不饱肚子,没几个人有心思生孩子。出生人口比前后几年少了差不多一半。
一问就是,肚子都吃不饱,哪还有心思想那事啊?
孔母虽然背后爱碎碎念,实际上,她娘家开荒种的粮食,一半送到了城里。她也没有吝啬,儿子媳妇一视同仁,大家一起吃个半饱。
很多人饿的路都走不动,孔一明跟李梅连生孩子都没耽误。
两年后二嫂进门了。
大家还是吃不饱,不过二嫂有大嫂打样,一举一动跟着大嫂来。
大嫂捧碗她捧碗,大嫂添饭她添饭,大嫂放筷子她放筷子。
大嫂放下筷子从婆婆手里接过孩子哄孩子,她没孩子,就帮着收拾下碗筷。
孔母喊句:“王芳你歇着吧,等我吃完饭一起洗。”
二嫂就真的放下碗筷坐下歇着了。
孔母最多私下叨叨几句:“还真是不客气。让歇着就歇着了。
李梅进门好歹还干过一年多活呢。”
孔父劝她:“咋样你都有话说。
干活了,这个干的不好,那个看不上眼。
连多用点水你都要说。用水少了你还嫌不干净。
还不如不干活,你就只能说她懒一条罪名。一干活,罪名罄竹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