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可立在河南清丈田亩,奉调回京,泰昌四年六月初九到了京郊。
朱由检受命前往迎接,远远看见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身着一品麒麟官服,身形瘦削,踩着小碎步急趋过来,忙拱手道:
\"袁先生一路辛苦了,父皇命我在此迎接。\"
袁可立赶紧深深还礼,\"陛下厚爱,折煞老臣了。\"
朱由检请袁可立登上金辂同乘。
袁可立坚决不肯。
朱由检道:\"这是父皇特意交代的,也是父皇器重肱股老臣的一片心意,袁先生就不要推辞了。\"
袁可立只得从命,登上金辂之后,几次谦让才终于在下首坐了。
朱由检亲自斟了一杯茶,捧给袁可立,笑吟吟说道:\"父皇说袁先生在河南清丈田亩殊为不易,在畅香轩备了宴为先生接风洗尘。\"
袁可立诚惶诚恐地双手接了,说道:\"陛下总是这样厚爱,教臣何以为报!\"
朱由检说道:\"父皇正大刀阔斧改组内阁,重建中书省,拟任命孙先生为左丞相,袁先生为右丞相,将来倚重二位先生的地方多的是。\"
袁可立最是看重国家体制,在河南听到将立皇五子为太子的传言之后十分不安,连夜写好了奏折,准备第二天送到京师去询问真假。
结果第二天,内官监掌印太监王朝用就到了,向他通报皇帝将立皇五子为皇太子。
袁可立急得跳着脚大叫:\"废长立幼是取乱之道,三百年来从无此先例,袁某绝不奉诏。\"
王朝用说道:\"陛下心意已决,袁阁老就不要讨这个没趣了。\"
袁可立愤然道:\"君父有过,臣下不谏,是何道理?\"
当即写了一封言辞激烈的奏书,要王朝用代为呈上。
常洛看了袁可立的奏疏之后,大感头疼,不批不答,留中不发。
袁可立不依不饶连上七道奏疏,力陈不可,三天后却在邸报中看到,皇太子册立大典日期已定,就在明春三月初九。
袁可立气坏了,给孙承宗写信,问他这个首辅是怎么当的?如此不合礼制的事为什么不以死相争?
并且扬言要回京谏阻。
袁可立奉召回京,刚到京郊,皇五子就来迎接,坐在金辂之中显得尴尬而局促。
朱由检饮了一口茶,五指轻轻地敲击着椅靠,说道:\"先生关于立储的奏疏,父皇让我看了,看完之后血脉贲张,真乃世间少有的雄文也。\"
袁可立生平最不怕的事就是得罪人,只要是他认为不公不义的事,哪怕是天王老子,也会拼死抗争。
\"殿下恕罪,这是臣的本分,储位天下根本,有不合礼制处不敢不谏。\"
朱由检道:\"我知道,我并没有责怪先生的意思。但先生有所不知,实在是皇兄生性淡泊无意于储位,这才落到我的头上,并非我觊觎储位。父皇此举,实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木已成舟,请袁先生不要再追究此事了。\"
袁可立问道:\"请问殿下此言,是秉承陛下的旨意吗?\"
朱由检道:\"非也,是我的意思。\"
袁可立回道:\"殿下恕罪,臣断难从命。\"
朱由检叹息一声,说道:\"袁先生要谏就谏吧,只是能不能别在今天的宴席上谏?\"
袁可立问道:\"为何?\"
朱由检答道:\"父皇每天起五更睡半夜,忙得脚不沾地,难得今日得了半日闲,就不要坏了父皇兴致了,就算我求袁先生了。\"
袁可立闻听此言,禁不住心中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