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要么在这等着我忙完,到时候一起有个地方去,我可以借给你一百斤粮食。
估计有了这些,你们家也能撑上几个月。”
听着何雨柱竟愿意主动借粮,贾东旭不禁激动起来,嘴角不由自主地带上了笑颜。
但还没来得及他道谢,就听见何雨柱说:“根据我的观察,虽然 还在持续,但它很快就要过去了。
如今国家的状态正向好的一面发展,粮站的供粮数量已经增加了,不像以往那样早早就断粮关门,这说明今年作物有望丰收,形势应该要改善了。”
\"真的吗?柱子,你是不是知道什么内情?”
贾东旭此时满心欢喜,即使何雨柱肯借贷,也只是临时救急。
然而要是多年的荒灾结束,粮食价格能恢复到三年前,他家单靠他的收入就能支撑起全家生活。
见贾东旭这样提问,何雨柱忙摆头澄清:“我哪来的内情消息,只是依据市场的动向推论。
想一想,若国家没有足够的粮食,怎么会供给越来越足?”
当贾东旭意识到这消息并非来自高层领导而是何雨柱的个人判断,他心底有点失落,但也不得不认同何的逻辑是合理的。
确实,如无大量丰收, 为维护社会稳定,依然可能维持之前的粮食物资管制。
事实上,过去两个月里市场上的粮食品种的确增加了,且价格稍有下降。
贾东旭一度怀疑是由于人们三年的积蓄耗尽,但现在看来主要是因为粮食量增。
恍然间,贾东旭忍不住欢悦道:“没错,我以为是因国庆假期的影响。
现在看来,正如你料想的那样,应该是灾情有所缓和了。”
感叹道:“天哪,真是太好消息了,已经三年了,要是粮食物资再不正常供应,我觉得真的要挺不住了。”
说到这里,贾东旭几乎感动得落泪,他深深凝视何雨柱,带着无比真挚地说:“谢谢柱子,我之前的做法错了,向你道歉。
非常感激你能在这个时候拉我一把。”
对贾东旭来说,曾经他对何雨柱不屑一顾,甚至还因为一年前未能求助而对他存有不满。
但现在在危难之际,何伸出援手,使他豁然开朗,心中的怨气消散,满是对何雨柱的由衷感激。
毕竟,三年过去,粮食变得关乎生死存亡,就连易中海师父每月提供的接济也不多了,贾东旭从未想到何雨柱会在此刻雪中送炭。
他并非不知感恩之人,并不会像他母亲贾张氏认为帮助贾家是理所当然。
他明白了“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这一道理。
何雨柱觉察到了贾东旭态度的转变,满意的点头赞同,接着微笑着说:“好了,活下去就好。
待会问问其他人看是否有暂时歇脚的场所。
你现在需要休息下,等我处理完了叫你。”
“还有件事,等局势好转后,记得想办法将你家人的户籍转变为城镇户口。
至少让秦淮茹和孩子们也能享有配给。
即使户口不能改变,也能争取到她的福利。”
何雨柱不忘再次提供建议。
不然等你孩子大了,吃得更多,光靠你就得防备着 来,即便没这祸事,只怕连糊口都难。
何雨柱说这些绝非危言耸听,若非贾东旭早逝,秦淮茹得以继承丈夫职务,成为城里户口,贾府一家的口粮便无法维系。
面对贾家现状,就算是柱子这些人帮助,整个家庭的伙食都不会那么宽裕,更别说棒梗连窝窝头都嫌寡淡了。
实际上,大多时间她们或许只能依靠柱子等少数改善饮食,偶尔才有可能享用更好的膳食。
贾东旭听到何雨柱谈论户籍问题,也感到忧心,可这并非轻易能解决的——为了让秦淮茹变为城市户籍,得有个正式工作。
如果早知道日后形势变化如此,他愿意倾其所有提前为妻子找个稳定职业。
只可惜,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也无法时光倒流,贾东旭无力改变过去的决定。
此时,贾东旭内心充满了追悔,他深知若非一开始同意母亲关于户籍问题的看法,未能早点帮秦淮茹找份工作,或是未充分意识到自己薪水不足,他如今的生活将截然不同,不会过得如此艰难。
现在想想,贾东旭手上的财物几乎都用于购置粮食了,即便还有剩余,要弄份工作也愈发不易。
社会环境已然变化,三年灾难让人深刻认识到铁饭碗的价值,有门路的能找到好岗位,稍有积蓄的人则竞争各种职缺,而每个单位的职位已接近饱和。
工坊规模发展受限,没有国家全力扶持难以扩张,也就不再增加工作岗位。
除非有额外岗位出现,但那是管理层的直接内定之物,一般员工根本无缘。
贾东旭不禁为自己那时缺乏长远规划而懊恼,如今全家面临进退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