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领导,我们还不知你们厂的招工情况如何?名额是否已满?请给我一个机会,即使只能临时加入也行,我保证尽心尽力工作。
\"
\"没错,如果这次能招募三千人,恳请您分几个名额给我们,实在艰难啊,现在的生活太困顿了。
\"
\"我也是一样……\"
听到一群知青的激切,受何雨柱指令来安抚他们的情绪的徐部长心中不由感慨,他们的际遇真好,竟然遇上如此慷慨的领导者,愿意牺牲五百个名额帮助这群知青。
徐部长心中明白,五百人对于现在的轧钢厂来说并无必要,没有这批人不会阻碍钢厂扩大生产规模。
他同样明白,正是因何雨柱具有创收的能力,大家才会支持增编五百个职位;否则,知青们的围堵纵使如何努力恐怕也无济于事。
徐部长回过神,立即示意所有人安静,并表明将作为代表,说出厂方的决定:
\"各位好,我是红星钢铁厂新任的宣传处处长,徐明。
这次,我遵照何厂长的指令特来跟大家进行沟通。
\"
听见了“零九七”
的解释并了解他是厂长派来的处长时,尽管惊讶和激动,知青们还是立刻平静下来。
众人明白,这一刻也许是厂方将给予明确答案的关键时刻。
所有人压抑住复杂的情感,将目光紧紧锁定在徐部长身上,他们殷切期望这位厂方领导的话语能回应他们的辛勤努力,而不是让期望落空。
徐明知道大家都聚于此是为了那次的招工机会。
他坦言,虽然轧钢厂在他的带领下有了显着成果,并一口气招了一千三百人,但北京城里年轻人找工作的情况众人应皆知,供不应求的现象仍然严重。
这次,并非钢厂不愿招收城东以外的人才,但现实中的压力和资源限制确实让他们难以实现。
“我必须先表达一下,厂内面临的困难和厂长何雨柱的巨大贡献;我们不仅希望能提高工厂声誉,更重要的是,是为了何厂长,以提升他的威望。”
徐明之所以这么开篇并不是马上宣布五百名额,而是先行阐述难题并归功于何雨柱,一方面为钢厂的困境发声,另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和支持何雨柱,增强他的公信力。
身为大领导者集团的一员,早在接受任务接管宣传活动时他就收到明确指示:全力配合何雨柱工作。
另外,从个人情感而言,徐明钦佩何雨柱且期待他在仕途上的进步。
因为他清楚,在钢铁厂内,他是何雨柱那一阵营的人,他们共享同样的利益。
何雨柱的地位越高,仕途越显赫,他自然也跟着获益匪浅。
徐明记得在以往的历练中,他承受的苦难就连原先的厂长杨氏都及不上,他曾被狠心流放到农场改造,也是因为高层领导的关照,近日才有机会摆脱那个牢笼。
实际上,徐明对于能够和何雨柱共同进这家有着良好前景的钢铁厂担任正处长,且与这位深受上级重视的一把手共事,心中非常满意。
这使得他在很多情况下,即便何雨柱未予点拔,他也自发地考虑如何助力于何雨柱。
就象此刻这般。
听着徐明说话的两百多名知青,几乎所有人听完后理解地点了点头,内心默默地认可了何雨柱作为钢12厂厂长的魄力。
因为多年以来,京城之内能在短期内显着提升工厂收益并大力招聘的新任厂长只有何雨柱一人被提起。
对于何雨柱的能力,他们都深怀敬畏,并正是因为认为他出色,他们才如此执着地希望加入红星钢铁厂。
然而敬仰之余,听到徐科长最终的话语,似乎意味着钢厂仍不打算给予他们机会,他们再次焦急地恳求道:“我们明白钢厂和何厂长的难处,但我们急需这工作。
我们的期望不高,只需要三十个名额,让我们的竞争力增加一点就好。”
“是啊,给我们一个试炼的平台就是最好的奖励,哪怕最终落选,我们也绝不会多有抱怨。”
众人纷纷表示。
徐明看着知青们的诉求,内心的胜利感油然而生,也为厂长何雨柱英明决策点赞,他不再犹豫,挥手让大家安静下来,面带微笑说道:“诸位不必担忧,我们何厂长深知你们的情况。
这几天,他确实密切关注并尽力为我们考虑。
如今在何厂长的不懈努力下,他已争取到了来自高层的支持,将分配五百个名额,用来安置像你们这样的待业青年。”
闻言,所有人简直不敢相信:“真的?”
证实的回复让每个人激动得难以言表。
“真是太棒了,何厂长明智过人。”
“难怪在何厂长的领导下,钢厂越来越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