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如何培养和重用这些知青,单靠现有的红星轧钢厂是不够的,尽管他们的成就让轧钢厂一夜成名。
毕竟,煤气罐与无缝管虽然带来了名气,但这些技术含金量不高,将他们的才华用在这种地方未免大材小用。
并且,何雨柱深思熟虑之后意识到,不能仅仅满足于坐享其成,不能只寄托于烧氧罐和无缝钢管这两项成就上。
他认为,应该趁着手中的资金充裕,高层的支持依然稳固时,努力开发新品和扩展业务,争取让炼钢厂拥有更多核心竞争力产品。
只有炼钢厂能创造利润的产品越来越多,领导层自会倾向于支持规模扩张。
这样一来,不仅能增加红旗炼钢厂对劳动力的需求,并带来宝贵的外汇收益,同时何雨柱也能借此机会逐步培养和任用那些出类拔萃,才华出众的知识青年,一举多得。
正因为抱持这样的打算,何雨柱近来忙得无暇他顾,繁多的事务使他感到疲惫难当,然而心中满是成就感。
老实说,若非是何雨柱出于探索之心,想知道现实中的苏萌是不是某个时代剧里的角色,看看相见是否能勾起他的回忆,他绝不会有空专门安排时间,让儿子带那位姑娘来他办公室。
在几天苦思冥想后,何雨柱终于酝酿出新方案:除了精选厂内技术精湛的技工,他还特别向高层恳请,从其他单位调动了几位工程师,组成一支全新科研团队,并交给大儿子何瑾瑜管理,计划由他们来研究和开发他设想中的创新产品。
关于这个新团队,上层管理人员密切关注,但由于何雨柱严谨保密,没人知道它的目标何在,包括队员们也不例外。
作为负责人,何瑾瑜自然略知一二,作为何雨柱的孩子,他行事谨慎且知情。
毕竟何雨柱无法事无巨细地监控团队的工作,关键还得靠儿子亲自指导团队,并借此机会让其获取经验、为升职铺平道路。
为此,何雨柱愿意适度透露相关信息给何瑾瑜。
身为父亲,何雨柱对儿子充满信任,相信在没有获得他的许可之前,何瑾瑜必定会严守机密。
至于何雨柱这次提出让研发的新产品,与军事并无紧密联系。
毕竟改造过的无缝钢管与烧氧罐这类物美价廉的潜在\"战争工具\"已算得上稀罕了,在中东地区尤其如此,除此之外,他暂时想不出更好的例子。
他的上一世并不热衷于军事技术,对武器装备了解有限,多数知识都来自于互联网的随意搜索。
除了一些基础的如无缝钢管与燃气罐之类的先进武器,其余他所了解的产品他甚至连工作原理都不甚明晰,因此几乎不可能简单描述出来,就能指望研究人员完全照此研发出新成果。
这种技术难度,对于当前的红旗炼钢厂或甚至整个国度的工业力量来说,都不是易事,因此他很难通过这次合作,将炼钢厂直接转型为专注生产武器的机构。
红旗炼钢厂未来依然需要扎根于民用产业。
考虑到炼钢厂的属性与何雨柱得到的资源,生产罐头、衣物之类的产品显然不在他们的业务范围内,这些在他人眼中可能是闲来玩闹,偏离主业的行为,会引来质疑甚至是大领导的干预,所以何雨柱绝对避免任何非议。
因此,何雨柱允许的研发项目必须是实实在在,符合工业生产的范畴才行。
最初,何雨柱确曾设想让研发团队研究彩电或更小巧的便携式收音机这类家用产品。
然而,他自己对这类轻巧的商品了解不深,投资让研发团队去摸索的话,怕是要耗费较长的时间。
再者,即使研发出这样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根本竞争不过发达国家,因此赚取外汇是不可能的。
对于当前的钢铁厂来说,这些产品并不符合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理想中的期许。
实际上,何雨柱意识到他之前的设想过于单纯。
初衷是要通过售卖无缝钢管和煤气罐换得外汇,为钢铁厂积累大量资金,进而让它重生,借此积累资本对钢铁厂进行改造和优化。
接着再制造民用商品满足人们的需求,一步步提升钢产量厂的竞争能力。
他并没打算做大规模的扩张,仅想将钢铁厂带到稳定发展的轨道,并成为全国领先的大国有企业。
作为一个有后世人记忆的个体,他确信,在获得上层支持的前提下,这个目标并不遥远。
但当他真正为国创收,个人职位也得以晋升后,却发现同僚们似乎对他抱有更多的期望,期望他能在国际市场取得更大的突破,让钢铁厂能获取更多的外汇,而非仅仅在国内立足。
对此,何雨柱压力巨大,但转瞬他就清晰了自己的两条可能路径:要么安享当前的荣誉,坐视时间流逝,等到上层领导对他失望,他则开启新的篇章;要么继续推动钢铁厂进行能带来外汇的工业产品研究,不辜负上层给予他的贡献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