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局长稍作停顿,继续说:“首先,担心他占据太多利益并非关键。作为精明商人,李总必然寻求最大效益。只要我们在谈判中做足准备,确保合理回报。”
“其次,员工就业是重大关切。经了解,石城类似情况下,绝大多数工人保住了岗位,仅有少部分被淘汰。所以,我认为第二个担忧同样不应成为障碍。”
听到这里,有位科长提问:“即使是少数人,也不能弃之不顾呀。”
“对,李华的观点确实站得住脚。”一名中年男子,架着一副眼镜,点头赞同道:“我们必须考虑每一位工人的切身利益,承担起社会责任。这位李文,我对他的背景相当了解。当初,他在接手老纺织车间时,不仅一位员工未裁,而且仍保持了其原有的管理模式。所以,我个人倾向于效仿这种成功模式来操作新纺纱工厂的兼并重组。”
会场上不少人也表示了赞同。
他们都一致认同老纺织车间的并购案堪称典范。
然而,也不乏异议者。
有人指出,老纺织车间与新纺纱工厂在具体情况上存在差异。李文收购老纺织车间后,可以借助原有车间的空置场地快速建立新的时装加工车间,这一便利对他是有直接利益的。
而且,接手老纺织车间所需的费用相对较少,风险可控。而新纺纱工厂的规模要庞大得多,购买该厂涉及庞大的前期投入。
若经营不善,这将是不可挽回的巨大经济损失。“商人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天性。显然,无利可图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投资,不是他应该做出的选择。”反对者继续说道。
另一位代表则反驳称,保持员工团队并不一定阻碍盈利增长,因为他们一直表现得很出色!
但有人质疑:“业绩如何才能评判他们的水平呢?眼前,不正是因一系列的质量危机让厂方焦头烂额吗?”
对方进一步辩驳道:“出现质量问题是因为设备过于陈旧且无法得到及时维护。”
“设备更新换代理应在预期计划之内,未能及时应对表明现有管理仍有不足之处。”
争执愈演愈烈,“各位请冷静。”最终,宁主任介入调解:“首先明确,我们当前需要确定的是究竟是否同意兼并重组,细节待日后商议解决。让我们投票表决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随后,会议室里大多数人投了支持票。见此状,宁主任宣布决议已成,并称自己将会亲自联络李文,探讨具体事项。
翌日,李文收到了来自宁主任的来电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