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几名衙役匆匆赶来,手中捧着朝廷命令。张柬之接过命令,只见上面写着将他流放至泷州的旨意,泷州在今天广东罗定。
他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和失望,他没想到自己一生为国为民,最后竟落得如此下场。
“这个昏君,懦弱至极!”张柬之愤愤不平地说道,“我张柬之没想到一个皇帝,会昏庸到如此地步!如此忠奸不分!”他的胸中充满了怒火,对朝廷的决策感到极度的不满和痛心。
情绪激动之下,张柬之突然感到胸口一阵剧痛,他的话音刚落,便口吐鲜血,昏倒在地。周围的民众和衙役急忙上前施救,但张柬之已经病入膏肓,几日后,他在病榻上留下了一句“我真后悔”,便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二岁。
衙役见状,知道无法再执行流放的命令,只得回去复命,将张柬之的死讯带回朝廷。
崔玄暐的流放地是古州,古州在今天贵州榕江,还没等到崔玄暐走到,就因病去世了,享年六十九岁。张柬之、崔玄暐算是运气好,自然死亡,其他三位的命运就没有那么好了。
与此同时,周利贞以代理右台御史的身份,携带着上官婉儿发出的假圣旨,马不停蹄地赶往岭南。
当桓彦范还在流放至瀼州(今广西临江)途中,在广西贵港地界,周利贞的人马追上了他。桓彦范遭受了极其残忍的对待,被捆绑在竹桩上拖行,直至肉被刮去,露出骨头,最终在棍棒之下丧生,享年五十四岁。
敬晖的遭遇也同样悲惨。在被流放至琼州(今海南海口)后,周利贞宣读了假圣旨,随后将敬晖凌迟处死,敬晖在四十余岁的年纪便结束了生命。
处理完敬晖后,周利贞又以残忍的方式诛杀了同在岭南的韦月将。然后,周利贞一行人赶往环州,环州还有最后一个目标——袁恕己。
袁恕己在环州(今甘肃庆阳)接到周利贞的假圣旨,得知自己将被赐死的消息后,愤怒至极,大骂李显昏庸。周利贞知道袁恕己平日有吞食黄金的习惯,逼迫他喝下大量的野葛藤汁,引发体内毒发,袁恕己在极度痛苦中以手抓土,指甲磨尽,最终被竹板打死,享年四十几岁。
周利贞在完成这些残酷的任务后返回京城,因功升为御史中丞。他的升迁,是建立在对这些忠良之士的残忍杀害之上。
公元706年十月初,随着秋天的脚步逐渐深入,李显决定将都城从洛阳迁回长安。这个决定在朝会上一经宣布,便迅速付诸行动。经过一个多月的行程,李显带领着满朝文武大臣,浩浩荡荡地来到了长安。此时,距离公元657年,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移居洛阳,并将洛阳定为东都,已经过去了四十九年。
这次迁都,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变动,更是政治和文化中心的一次重要转移。长安,作为唐朝的旧都,承载着李唐王朝的历史和传统,它的回归象征着李显对于恢复唐朝旧制的决心。而洛阳,作为武则天时期的政治中心,见证了武周的兴衰,它的退位,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在这次迁都的过程中,李显和他的大臣们必须处理大量的行政事务,确保迁都的顺利进行。同时,这也是对李显统治能力的一次考验,他需要在保持国家稳定的同时,处理好与洛阳的关系,确保迁都后长安能够顺利地承担起作为都城的职责。
长安,这座古老的城市,再次成为了帝国的心脏,它的城墙再次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而洛阳,虽然失去了都城的地位,但它在唐朝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仍然被人们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