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对症下药(1 / 2)

“下官对于监军之前所提的诸项方略,一一予以施行,发现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实在令我敬佩。”

“只是我有一点不明,监军之前并未实地勘察,怎么会了解的如此清楚?”

李信笑着答道:“我在此之前,便已经找过去过百越当地的人做过了解,还有些信息是来自家中某本古书的介绍。”

“我也只是按图索骥,凭空想象,没料到却是给了史大人启发,也算是运气不错。”

史禄一脸惊异的摇头叹息道:“监军果非凡人,或许真有生而知之者吧。”

感叹之后,他指着舆图上所标的湘水一端,极为诚恳的求教道:“下官拟在此处分水,拉平湘、漓二水的高度,只是如何配比尚无定论。”

李信看着他手指之处,标了一个突前的三角,将湘水一分为二,知道这便是铧嘴与天平坝的所在。

“有匠师建议,按照四、六分,但如此一来水位偏高,水流之速过急,而下官所倾向的三、七之分虽然能够弥补水位差,但一旦到了枯水期,便会水流不足,影响船只通航。”

“此事关系重大,关乎整个工程的成败,因此下官迟迟未决,夙夜难眠。”

“既然监军到此,便如久旱逢甘霖,下官便请您一言而决!”

李信笑了笑,说道:“史大人未免太看高李信了!你才是身处前线,对于情况最清楚的人,我此番前来也不过是补缺而已。”

他虽然说的谦虚,终究是之前高屋建瓴的方略太过震撼,史禄验证之后极为叹服,因此一定要他予以指点。

“我问大人一个问题,此处河段能否容纳过于丰沛的水量?有无办法降低水速?”李信无奈,便开口提示道。

史禄沉吟了片刻,摇头道:“若是靠近漓水一端,或许能有办法,但此地距离水源太近,很难有好的对策。”

“既然如此,那四、六分便不行!”李信断然道,“我认为还是以三、七分更为合适。”

“至于枯水期之时,水位下降,导致通航阻碍,我相信史大人能够找出应对之策!”

史禄闻言,颇为惊异的看了看李信,这是他深思了数日之后才有所悟,想不到李信居然一言道破,甚至还猜出自己已有对策。

“下官所思与监军相同,至于解决之法,还需监军定夺!”

史禄在河道之上连续点了几处,比划着说道:“下官想着在河道之上架设相应的装置,视丰水、枯水期的不同,开启或关闭水闸,如此便能调节水位,保证通行!”

“只是在都江堰、郑国渠的开凿之中并无此先例,下属的匠师们也都有些犹豫,因此尚在斟酌之中。”

李信眼前一亮,因为这种设计在后世的历史记载之中,便是为灵渠所首创,被称为“陡门”,许多后来的水利工程都以此作为圭皋。

他拍了拍史禄的肩膀,大笑了数声,赞道:“史大人何需犹豫,此陡门的设计堪称一绝,必能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