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疯狂竞拍(2 / 2)

青铜秘藏 幸十三郎 2052 字 1个月前

众人翘首以待的拍卖终于开始。拍卖师出示第一件拍品——清初的玉斑指。视屏上展示出一支晶莹剔透的玉器,色似人乳,玉如凝脂,玉身有一条不规则的红晕,围着斑指绕了一圈。

音响里传出拍卖师的声音:“这支斑指,是用纯正的羊脂玉雕琢而成。产于新疆和阗的羊脂,以鹅黄为贵,白如凝脂的玉更是难得一见的精品。请看,这支斑指不仅白得纯净,白得透明,中间还有一线宝贵的榴红!这条红线,使它身价倍增。据专家考证,这支斑指出于三百多年前刚刚入关的清王朝。另据大清内务府记录,康熙皇帝曾经戴过这支斑指。它不仅本身其价可观,还有着难以估量的文物价值!”

李月亭闻言,用询问的眼睛看着蔡北原,蔡北原微微一笑:“玉是好东西,他言过其实了!”

楚辞听见蔡北原的话,赞同的暗暗点头。

侯雨看了一眼拍品目录,对正在拍卖的斑指无动于衷。

拍卖师提高了声音:“这支斑指,起价一万港币,每次加价一千,现在开拍。斑指一万,有没有人加价?”

坐在前排的人,不断有人举起手里的牌子。李月亭听了蔡北原的话,纹丝不动。

拍卖师大声的喊道:“好,两万,两万一、两万二,三万!三万,还有没有人加价?”

罗森轻声问楚辞:“你对玉在不在行?”

“一般说来,我不会看走眼,这支斑指就值个万儿八千的……现在抬起的价,在国内是天价!至于它是不是康熙戴过的斑指,只有天知道!”

罗森赞同的点点头:“你说的有道理,把玉和皇帝联系起来,它就会身价百倍!至于你说的天价,我不这么认为,别忘了,这儿是香港,不是内地……也许三五年后,不,两年后,它就会是现在的十倍,乃至百倍!”

楚辞诧异的看着罗森,他脸上充满了自信,不像是说着玩儿的。一个外科医生,有着过人的经济头脑,楚辞惊讶得不得不刮目相看。

罗森注意到楚辞的神情,他解释道:“文物不可再生,上乘的羊脂玉也非同寻常……这只斑指,我事前研究过,的确出自清初王公贵族之手,玉本身更是不可多得,价再高也值!”

拍卖师高声叫着:“现在已经出到四万,四万五,四万八!四万八,还有没有人加价?”

一位华商举起手里的牌子,报了一声“六万”!

罗森扬起了他的牌子,轻松的叫道:“八万!”

楚辞惊讶了,小小一支斑指,物不所值。

罗森的叫价,镇住了大厅里其他的人,没有人再回价。

华商看了一眼罗森,犹豫不决的喊了一声“八万五……”

罗森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一口又报出了新价“十万”!

蔡北原扭头看了一眼罗森。

楚辞读懂了蔡北原的眼神,他认为罗森疯了。

拍卖师高兴的喊着:“169号最新出价十万!十万,有没有人再加价?”

华商不再迟疑,放下了手里的牌子。

“斑指十万,十万!还有没有人加价?”拍卖师巡视着黑压压的大厅:“十万一次……这支斑指,出自三百年前的康熙之手;十万,两次……是和阗玉中的精品,再觅难求!十万,三次……”拍卖师举起手里的木槌,用标准的手势指向罗森,他用力敲响木盘,同时大声宣布:“这支精美绝伦的斑指,属于169号这位先生!”

大厅里响起掌声,一支小小的斑指拍出惊人的价格,使场内的气氛骤然生温。

楚辞望着坦然落座的罗森,用十万港币买下一支斑指,怀疑他是不是神经出了问题。

贸然,大厅里的灯光灭了,一片漆黑。众人正在惊讶之际,亮起一点犹如舞台上的追光。追光照亮一个身着旗袍的漂亮姑娘,她用托盘捧出一只圆形的玉壁,玉壁在强烈光线地辉映下,放射出夺目的光彩。美人美玉,在灯光中若隐若现,给人亦真亦幻的意境。大厅里一下变得悄无声息,人们的目光追随着美人和她手里的美玉。见多识广的楚辞,也在心里暗暗叹服策划者独具匠心。

姑娘在台前从左至右来回走了一趟,回到拍卖台前,小心翼翼地将玉壁放在展示台上,然后悄然隐入黑暗之中。追光集中到玉壁,再一点点放大,直到照亮大厅。

麦克风里传出拍卖师的声音:“女士们、先生们:在进行下一轮拍卖之前,请允许我讲述华夏一个凄美动人的故事……三千年前的东汉王朝,有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名叫蔡文姬。文姬静如处子,动若脱兔。她六岁能诗,七岁能舞,八岁能画,九岁能歌,长到十二岁时,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吹拉弹唱无所不会。常言说红颜薄命,国色天香的蔡文姬,嚐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她十六岁时遵父命嫁到河西,一年后丈夫病死,她不幸被匈奴人掠走,做了左贤王的妻子,在匈奴一呆就是十八年!平定中原的曹操,爱才如命,对才华横溢的蔡文姬非常看重,派出使臣,用一双素玉大壁和万两黄金换回了文姬…………这就是中华历史上有名的‘文姬归汉’!文姬不负重望,写出了传世的《胡笳十八拍》与《悲愤诗》……”

楚辞略感意外,一个洋人竟然如此熟知中国历史,说起这些典故如数家珍。

大厅里响起拍卖师高昂的声音:“书归正传!”他双手捧起那支玉壁:“据考证,这支玉壁,就是曹操用来换回蔡文姬的素玉大壁中的一支!与传说中的和氏壁同出一山!”

拍卖师话音未落,大厅里响起一片喧哗。拍卖师讲述的故事,起到巧妙的煽情作用,在场的华人不等开拍,已经跃跃欲试。

楚辞对古玉中的大器没有深入的研究,听了拍卖师的介绍,总觉得他在故弄玄虚,牵强的将历史人物与古物附会在一起。他想听听坐在李月亭身边的老人如何评价,有意的往前靠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