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跨越黄河海奥华分公司落户济南起步区
时光来到了2021 年 4 月 1 日,这看似平常的一天,却因一则重磅消息在济南的商界泛起层层涟漪——国家批准了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在市区一间明亮的办公室里,孟刚和穆涛这对相识多年、在商场并肩闯荡的老友和同学,此刻正紧紧盯着电脑屏幕上滚动的新闻资讯,眼神里满是兴奋与思索,一场关乎未来事业版图拓展的讨论,就此热烈开场。
穆涛,身形挺拔,岁月在他脸上镌刻下沉稳与坚毅,经营着一家颇具规模的影视公司,多年来在济南主城区稳扎稳打,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扎实的技术团队,在行业内闯出了一片天地。
孟刚则稍显圆润,脸上总是挂着亲和的笑容,在穆涛公司任艺术总监,在济南文创圈声名鹊起,也算是响当当的人物。
他们都深知,这个起步区的获批,绝非普通的区域规划调整,而是一场足以改写济南商业格局、蕴含无限可能的东风。
“老孟,你看这起步区,可是国家盖章认定的大事儿啊!咱一直想着把业务往外拓,这黄河对岸,感觉一下子就从‘潜力股’变成了‘香饽饽’,是不是得琢磨琢磨在北岸开个分公司啦?分公司有你任总经理,全权负责。”穆涛率先打破沉默,身体前倾,话语里满是按捺不住的急切与期待。
孟刚摩挲着下巴,微微点头,目光依旧盯着屏幕,似在脑海里勾勒着未来的蓝图:“是啊,涛子,我也正盘算着呢。这起步区,定位就不一般,新旧动能转换,那是要把前沿科技、创新产业都往那儿聚。咱干信息技术的,讲究个紧跟潮流、抢占先机,北岸那边规划里提到的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板块,跟咱公司业务契合度太高了,就像专门给咱搭的舞台。”
“而且,你想啊,”孟刚站起身,走到窗边,俯瞰着窗外车水马龙的街道,“济南这些年虽说发展得不错,可主城区空间总归有限,资源也越来越紧张。起步区那是白纸绘蓝图,有大把土地、政策支持,成本相对可控,对咱初创项目或者新业务拓展,简直是块理想的试验田。”
穆涛跟着起身,踱步到孟刚身旁,顺着他的视线望去,若有所思地说:“没错,我这边文创也一样。北岸起步区主打一个‘新’,咱能把济南老底蕴和新设计理念融合,做出独一份儿的文化产品。像打造黄河文化主题的文创街区、特色展馆啥的,既能弘扬本地文化,又契合起步区文旅融合发展方向,说不定能成爆款。”
两人正说着,穆涛的手机铃声突兀响起,接起电话简单几句交谈后,他挂了电话,神色愈发振奋:“刚是我一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朋友,他透露啊,起步区为了吸引企业入驻,出台了一系列实打实的优惠政策。税收减免、办公场地补贴、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条条都戳中咱企业痛点,这入驻成本能降一大截,后续运营保障也更足了。”
孟刚眼睛一亮,拍手笑道:“嘿,那可太妙了!咱办公司的,就怕前期投入大、政策不托底。有这政策东风,开分公司底气更足了。不过,话说回来,虽说机遇摆在眼前,但咱也不能盲目乐观,北岸现在毕竟还是张刚铺开的‘画布’,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能跟得上咱企业需求不?”
孟刚皱起眉头,沉思片刻后说:“这确实得考量。不过我了解到,起步区规划是高起点、高标准的,交通上,跨黄河大桥、隧道都在加密建设,规划里未来路网密织,员工通勤、物流运输不会成大问题。生活配套方面,学校、医院、住宅也都在同步规划,长远看,宜居宜业环境肯定能成型。咱要是赶早入驻,还能跟着起步区成长脚步,享受逐步完善的红利,占得市场先机。”
“嗯,有道理。”穆涛附和道,“就像早年那些投身高新区建设的企业,一开始也是条件艰苦,但咬牙坚持、跟着区域发展,现在都成行业翘楚了。咱这回也得有这眼光和魄力。对了,老孟,人才这块你咋打算?北岸起步区要发展新产业,咱肯定得招揽一批高精尖人才,可主城区这边员工大多习惯了这边生活,愿意挪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