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一轮谈判(2 / 2)

毕竟,在这段历史时期,社会舆论的力量远甚于法律。

庆幸的是,当前的老院子里,几位主事者自身都面临麻烦。

一位正等待调查,另一位则因害怕林云帆而躲避,剩下的两位地位较轻的人物只能遵命行事。

否则的话,这次赵刚遭受的后果将远不只是皮肉之苦而已。

收拾干净手上的血渍后,林云帆对地上的赵刚说道:“赵刚,倘若今后我还听到哪怕一点有关于我的流言蜚语,我必然会来找你清算。

那时可就不仅仅是给你活动筋骨那么简单了!”

目睹赵刚这般惨状,围观者们都觉得出了口恶气,纷纷怒斥这是自作自受。

反倒是赵刚的双亲急急忙忙地背着儿子向医院方向跑去。

此等 暂告一段落。

谁能料到仅仅一夜间,老院子内的局势竟天翻地覆。

一向作风严谨的李建 然曝出私生活 ,曾令人羡慕的技术工人

这个年代,居民们对于 的行为,抱有一种几乎不容忍的态度。

往常,无论哪一个邻居生病住院,社区里的大家都会主动提供帮助,每家每户也会象征性地出一点力,表示关心。

然而这一次,当老王因伤躺在医院中时,社区里的居民似乎集体选择了忘记他,甚至忘记了有这样一个人的存在。

周美娜和陈雷也受到了张建国这件 的影响,以往总是不安分守己,经常跑出去玩的陈雷,近期却乖乖听话了许多,每天都安安稳稳地呆在家中陪伴周美娜,哪里也不去了。

周美娜对此既害怕又焦虑,特别是因为张强每天都饭后不知所踪,她心里没底。

如果不是考虑到陈雷即将到来的考试,她绝对不会允许张强随意游荡在外。

更让周美娜感到不安的是,她看到张建国对孩子的渴望几乎到达了不计代价的地步,哪怕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名声也在所不惜。

这种强烈的愿望激起了周美娜内心的警觉,意识到还没有为家庭添丁加口的紧迫性,于是她坚决地提出了想要孩子的想法。

然而她的提议遭到了张强毫不留情的嘲笑,并且他还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耐心地向她解释了人类生育的基础知识,试图说服她不必急于一时。

尽管被说服,周美娜对现实依然感到无助,尤其是对于那个‘阻止’他们的小东西—— ,她感到异常愤懑,但面对张强的不合作态度,却又无可奈何。

另一方面,在林老师的书房里,张强与李志峰坐在那里讨论张建国的行为。

令张强惊讶的是,李老师对于这样的行为竟能保持一种相对客观的态度看待问题,他不仅指出了当前社会风气下人们对此类事情的过分反应,还分析了此类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其潜在的社会影响。

两人都认同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适度,良好的品德和风化是必要的,但是过度则适得其反。

通过深入交谈,他们都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来宣泄内心的不满,同时也提醒彼此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公正的态度。

人性中根植的是非观,既是天赐的能力,也是道德的基础。

没有坚定的是非观作为支持,无论是道德修养还是人生哲学都无法长久稳固。

即便是一个缺乏教育的人,只要拥有基本的是非观,就能够保持尊严,做一名正直的人。

“内无妄思,外无妄动”,这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境界。

这些深刻的对话虽未公开分享,但在私密的空间里成为了两人互相警醒、共同进步的动力源泉。

林老师更是出于对年轻一代可能冲动行事的担心,特意搜集了一些警示故事讲述给了张强,希望他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学会谨慎行事。

林晓天蹬着自行车跟在李文东的老叔叔后边去了邻村,这个地方挺隐蔽,位于村子尽头的第一家,出门办事非常方便,少有人关注这里。

二人进屋没有张扬,轻声轻脚地进来。

坐下后,李文东老叔开始介绍,房主张姓,叫张明,他是自家的舅舅,其他人就不再提及。

林晓天也在对话中得知这位老叔原来叫李华。

一番寒暄过后,众人落座商议正事。

林晓天被请到炕上,这才注意到这家比一般的农家更加宽敞,并有一些独特的陈设,显示出这家人在村子里地位不低。

张明还没讲到重点,一个吸引林晓天目光的黑色柜子就出现了,上面绘有精致的图案。

虽然隔得有些远,看不清具体是什么,但凭经验判断这个柜子绝对是古董。

出于礼貌,他并未当场透露这个发现,而是先谈生意事。

不讨论张明卖牲畜的具体缘由,林晓天表示只要卖他就买,价格公道就好。

张明带他去看外面的马厩,里面有四匹壮硕的大马及两头小马驹。

张明的意图显然,只想卖掉那匹红鬃雌马和两头小马驹,对此林晓天并无意见,接下来便开始了讨价还价的过程。

经过一轮谈判,最终成交价略高于市价,幸亏林晓天刚领到薪水,否则可能真应付不来。

张明似乎真遇到了急用钱的情况,只能收现款。

交易达成后,双方清算完毕,大家都显得很愉快。

林晓天借机询问那个柜子是否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