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他看来简直是奇耻大辱,为了这点小小的请求竟需付出如此之重。
宋婉看到李云松的迟疑,干脆利落地从他的手中夺过了钱,并笑容满面地说道:“李云松,以后有什么类似的差事,只管找我,我一定随叫随到!”
李云松脸上露出不满,语气带着几分火气地回应:“这次算了,别想着再有下一次。
你还是专心照顾自己吧!”
宋婉并未恼怒,反而语气温柔地提醒李云松:“话可不要说得太绝了,如果今天没有我,你还不知道何时才能脱离这个困境呢!”
对于这个唯一肯伸出援手的人,李云松虽然不爽于她的 行为,但也意识到不宜与她产生过多的争执。
于是,表面上恭维着宋婉,“确实,真是多谢您了,宋姐!”
此言一出,宋婉掩嘴笑了起来,目光含情脉脉地注视着李云松,“行啦,记住了就好。
将来有好事,记得通知我就是。”
说完这些,她再次笑了一声,摆出风情万种的姿态,摇晃着丰满的臀部离开了。
这一幕让李云松心底的某处燃烧起了非分之想,对着宋婉诱人的背影暗暗发誓:总有一天会让这样的女人品尝后果。
随着时间推移,经过一段时间的疗养,周立虽然未能完全恢复自立,但在妻子的帮助下,可以勉强出门散散步。
昔日战友赵明是周立首先探访的人选。
相比周立,赵明的恢复情况更为良好。
他不仅体质上占优势,心理承受能力也在多次挫折后更加坚韧。
这种身体与精神状态下的赵明,康复进程远超过周立。
周立还记得曾经许下的共饮诺言,尽管伤还未愈,依旧携带了几瓶酒前来看望好友,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重振昔日战友之情。
赵明作为北京的汉子,向来直率爽快,两人不顾妻子的反对,开始了久违的聚饮。
初期,双方尚存一定距离感,互相敬酒致谢。
然而几杯入喉之后,酒意微浓,彼此间的话匣逐渐打开。
酒愈喝越多,两人心中的热情也随之升温,谈话间不经意回到了过去共同战斗的日子里,彼此间的英勇事迹成为了永恒的话题。
在回忆与赞美之间,两人不知不觉开始了自我夸耀的模式,气氛越发热烈。
通过这次经历,周立和赵明的关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两人在共叙战友之谊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真正的沟通与契合。
这种深厚的情谊不仅仅是表面的交往,而是一种建立在共同经历基础上的灵魂共鸣。
作为家中老大的李东林自然是豪爽得很,把平日里珍贵收藏的好酒尽数取出,希望和兄弟大醉一场。
此时此刻,两个人正兴致盎然,似乎没有什么能比得上饮酒更为重要。
随着杯中的酒水渐少,彼此间的距离反而愈发拉近。
酒越多,人就越放松,谈话也就越发真诚和深入。
两人的话题逐渐从轻松愉快的过往转向了更深层次的个人生活问题。
赵大海喝到有些晕乎乎的时候,开始讲述他的种种不满:职业上始终没能得到应有的升迁,家中赵明辉的婚事也让他颇为头疼。
所有这些让他忧心的事,李东林都成了他的聆听者。
看着赵大海一脸委屈,鼻涕眼泪糊在一起的样子,李东林拿出了一副兄弟的情谊,坚定地说道:
“二弟,以后你放心,有机会我一定先推荐你升职。
明辉的婚事你也不必着急,还有哥哥我在这里。
你要是遇到了什么困难,直接告诉我,能解决的我一定会尽力。”
赵大海听到这番话,不禁深情地叫了一声:“大哥!”
随后,李东林也敞开了心扉,述说着自己的烦恼。
虽然身为钢铁厂的技术骨干,已经在工作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他也有自己心中的难处。
没有子女的李东林对未来养老的问题充满了担忧,他将自己的焦虑和无助告诉了赵大海,后者则一面安抚,一面表达赞赏,感受到了对方话语中的一份真诚的羡慕。
在李东林的感慨下,赵大海激动之余,拍着胸脯说道:
“大哥,这事算个啥,儿子也就是您的儿子,日后我们就让他们哥仨儿为您养老!”
李东林闻言,更是感激不尽,连连称谢,并且表态今后一定视赵明辉等如亲子对待。
两人边饮边谈,从午间直喝到晚上,桌上的小吃已经被扫荡一空,但他们仍未停杯,直到最终因醉得人事不知才结束这场欢聚,在家人的一左一右扶持下各自回家。
近日来的周莹却被家庭琐事折腾得心力交瘁。
早晨得知丈夫张大山被锁在家里本让她感到一丝宁静,可没想到的是中午吃饭时张大山居然出现在饭桌旁不停地说话,扰得她心烦意乱。
好不容易到了晚上家里安静下来,何云柱却来打扰,不停地邀功请赏似的说:
“周莹啊,过来看看张大山拿的好东西多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