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五年春。
明市,某不知名大杂院。
被人推搡醒。
姜平感觉眼皮子沉沉的。
耳边是原主亲妈略显急促的呼吸声。
显然是想骂人但又不想被邻居听到看笑话。
得,这还是个要面子的。
记起这具身体没学可上,姜平翻了个身把光环拉满,埋头继续睡起了大觉。
原主方余平。
一个不怎么优秀的瘦弱十三岁初中女生。
年前被迫辍学。
和名字里的余一样多余。
在父母兄姐的漠视中长大。
好在这一家人要面子,倒是用不上她去外界求助,吃喝穿手速快一点,捡家里的锅底就行。
原主父母方解放和范素芬是二婚,一人带着一个娃,在小公园相看时一见钟情。
无视娃的哭闹和反对直接领了证。
看得出来,这一家子四口都很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
自认是良善人。
在两家合并之后,方家两口子爱自己头婚子女的同时,也不忘关爱家中继子女,只能分出一点点眼神在“再婚成果”——原主身上。
毕竟方家夫妻生下原主是因为外人说嘴。
“你们这种组合家庭关系要再生一个才能稳定。”
这才有了原主的出生。
原主大姐方筝仙和二哥范孔厚,至今还在为老三的“加入”耿耿于怀呢。
姐弟两个争宠、抢资源的同时。
又时不时把原主拉出来溜一圈。
家里那叫一个鸡犬不宁。
时间一久。
原主父母就感觉自己被外人骗了。
老三的出生完全没有起到什么好作用,这孩子算是白生了。
原本的普普通通养活也降级。
成了随随便便养活。
...
其实方家夫妻都是厂里老打工人了。
一人一个铁饭碗,厂里效益好得很,家里老人都没了,孩子直接在厂里读书,负担是真真的没有那么大。
这么看日子应该过得很省心才对。
可谁让方家老大、老二不愿意呢。
姐弟俩你要的我也要,你有的我也得有,别人有的我们更不能没有。
久而久之。
方家也出了名了,成为街坊嘴里穷人富养的“典范”。
要不是方解放和范素芬成分铁铁的几代贫农。
估摸着早被翻了家。
不过真有人来翻家也翻不出什么来。
这一家子新时代新风向,比当代月光还敢花钱,恨不得来个超前消费。
苦于家中没有由头预支工资。
不然方家夫妻两个肯定是要每个月都预支一下的。
每每有工友邻里劝说,咱们这种家庭就不要太娇惯家里孩子。现在是什么时候啊?是肚子都填不饱的时候。
不过外人劝说的原因是与自身相关。
同样的条件,方解放和范素芬对孩子好,那不是显得自家对孩子不好了嘛。
大家冷眼瞧着。
方解放两口子这几年是真越发叫人看不懂。
苦自己不能苦孩子。
榨干自己点亮下一代。
当然了,小可怜老三除外。
那就是个捡来的。
...
原主二哥范孔厚不知道在哪里得到了生活灵感。
认为小妹在学校纯属浪费钱。
这成绩读又读不出什么来,早点回家操持家务才是真,最好还能去糊糊纸盒子补贴家用,等自己结了婚生了孩子再来搭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