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将莫邪带来的困惑(1 / 2)

妖妖在查看古籍中,产生了许多疑惑:

1:有名字的剑肯定是好剑。制式武器都是没有名字的,一般货和大众货肯定是没有名字的。古籍里留下名字的剑,肯定是好剑,并且古剑都是用剑匣,不用剑鞘。为什么古剑都用剑匣不用剑鞘?剑匣与剑鞘是两样物品,剑匣是把整把剑都包裹在里面,而剑鞘只是把剑刃包裹在里面。剑匣很不好携带,使用也不方便;而剑鞘就挂在腰边,携带方便,使用也方便。古人不懂?不可能!用2块竹片就可以做成一个剑鞘。真是怪哉?名剑就是要全身藏起来不给你看?什么东西不能暴露在大众眼目之下?

妖妖认为:“名剑贵重,要慎重保存,不能经常暴露在空气中;而身上佩戴的一般武器就没有那么讲究,能用就可以,所以用剑鞘包裹剑刃,方便使用,使其不伤人就可以。一句话,普通货嘛,可以经常抽拔。”

2:古籍中有名的武器,剑最多,匕首少,其它类的武器几乎没有。剑具有刺,切割,劈砍的功能,但是刺不如枪类和戟类武器,劈砍不如刀类,更不要说斧类武器了。妖妖对佩剑表示尊贵身份的看法嗤之以鼻,老子就是要背把灵锤在身上你能咋的。

妖妖认为:“古人对武器的形制不做要求?还是习惯使然?”

3:古籍中对名剑的制作材料一笔带过,不是不能分辨是什么材料制作,是青铜制还是铁制,肉眼就能发现不同,对于铸锻师来讲,用手指敲敲剑身,听声音也能辨别制作材料。并且基本也不对名剑的形制做说明;很少的书籍对名剑的形制做描述,描述用的词也很少,基本是一笔带过;而是对名剑的特性大费笔墨来描述。

用现在的评价标准来看,剑的原料一样,制作工艺一样,后处理工艺一样,剑就没有什么区别,最多就是形制或者样子不一样。现在的评价标准,不用剑的特性来描述剑,是用锋利,韧性,硬度来描述剑。

评价好剑的标准,古今差异怎么那么大?

是不会看!对于这把剑与那把剑在特性上有什么不同,现代人根本看不懂。

《列子.汤问》:“孔周曰:‘吾有三剑;惟子所择。一曰含光,视不可见,运之不知其所触,泯然无际,经物而物不觉。二曰承影,味爽之交,日夕昏有之际,北面察之,淡炎焉若有物存,莫有其状。其触物也,窃然有声,经物而物不见。三曰宵练,方昼则见影不见光,方夜则见方而不见形。其触物也,骜然而过,随过随合,觉疾而不血刃焉’”。

这三把剑都不讲材料,形制,只讲特性。

剑名含光。特性:视不可见,运之不知其所触,泯然无际,经物而物不觉。

剑名承影。特性:味爽之交,日夕昏有之际,北面察之,淡炎焉若有物存,莫有其状。其触物也,窃然有声,经物而物不见。

剑名宵练。特性:方昼则见影不见光,方夜则见方而不见形。其触物也,骜然而过,随过随合,觉疾而不血刃焉。

4:作为一个高级铸锻师,所掌握的铸锻技艺已经成熟稳定。不可能花几年时间才铸锻几把剑,这些时间花费在哪里去了?寻找原料?寻找铸锻的环境?材料不能销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第四):干将作剑,来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候天伺地,阴阳同光,百神临观,天气下降,而金铁之精不销沦流,于是干将不知其由。莫耶曰:“子以善为剑闻于王,使子作剑,三月不成,其有意乎?“干将曰:“吾不知其理也。“莫耶曰:“夫神物之化,须人而成,今夫子作剑,得无得其人而后成乎?“干将曰:“昔吾师作冶,金铁之类不销,夫妻俱入冶炉中,然后成物。至今后世,即山作冶,麻绖葌服,然后敢铸金于山。今吾作剑不变化者,其若斯耶?“莫耶曰:“师知烁身以成物,吾何难哉!“于是干将妻乃断发剪爪,投于炉中,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耶,阳作龟文,阴作漫理。

“来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夫神物之化,须人而成”这2句说明制作宝剑的原材料,应该是铁矿石,只是铁矿石有很多种,没有具体说明是一种。还用了“神物之化”意思这材料不是常见的铁矿石。

“金铁之精不销沦流”遇到原材料不能销熔的困难。

“昔吾师作冶,金铁之类不销,夫妻俱入冶炉中”这是解决办法。

“于是干将妻乃断发剪爪,投于炉中”有2种解释。第1种解释,干将妻把毛发和指甲剪断,投入冶炉中;这里投入的是干将妻莫邪的毛发和指甲。第2种解释,干将妻修剪自己身上的毛发和指甲,就是整洁自己后,投身于冶炉中;这里投入冶炉中的是干将妻莫邪自己。妖妖心想:“第2种解释要符合上下文的意思一些。”

妖妖感到迷惑的地方是:

1:干将和莫邪2柄剑的重量加起来不会超过10斤。就算50斤原料制作的吧。任何一个矿区也不可能只开采50斤的原料矿石。这原料矿石这么难得?究竟是什么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