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练一(2 / 2)

赵老三就在贼窝外面等着,看到妖妖出来比了二个指头,知道顺利,就打手势叫妖妖回去。然后就跑到才认识不久的一个捕快家里,把贼窝的事情告诉他,叫捕快赶快去拿贼人。

可伶的四个贼人被捕快系到衙门,挨了打不说,由于交不出被妖妖拿走的赃物,只好说拿到黑市卖了,钱挥霍了,最后被发配充军。

赵老三干完这些事情就回到刚买的房子里,和妖妖清点赃物。

“书就归你了。其余我拿走了。”赵老三说完就走了。因为那位捕快请赵老三吃饭表示感谢,还表示以后多多合作。

可伶的妖妖忙活一晚上,就得到几本破书。

妖妖翻了那几本破书,是通俗和艳情,贼还是有文化的。卿本读书人,奈何做贼。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二天晚上,妖妖有经验了,觉得对付几个小贼没有必要那么麻烦;带上面具,直接进了贼窝,见到贼就用木棒把贼打晕,捆绑好,要口供,然后带走赃物;出了贼窝就给赵老三做一个搞定的信号。赵老三立刻去喊来捕快把贼带到衙门。一晚上,妖妖就踹掉3个贼窝。第3天晚上,妖妖的经验更丰富了,干这活儿越来越得心应手,一晚上踹掉5个贼窝。

泗水城的贼倒霉了。赵老三和妖妖的行动对人民群众还是有好处的。虽然贪走了赃物,但小偷被抓住送去充军,市面上的混乱减少了,社会次序正常了,人心就稳定了。

赵老三又在指点妖妖怎样打架。

妖妖问:“我还是没有搞懂武者,准强者,强者有什么区别?”

张老师回答:“强者,本族才有,其它族的没有这种说法。没有练习聚精法的习武者就称为武者。已经打通十二经脉中一根的就称为强者。准强者就是在练习运精法,但是还没有打通十二经脉中任意一根的习武者。强者和非强者有本质区别,不是一个档次的。强者能开本命技能,能使用精气与灵物的灵气交流沟通,所以能使用带灵气的装备,能借助灵物所带的灵气来攻击对手或者进行防御。装备对打架来讲,重要性谁都明白。还是做个比喻容易理解。强者就是60分以上,及格了;武者都在50分以下;准强者在50分到60分之间。但是产生一个强者很不容易的。”

“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修炼的,修炼首先要选人,还要有师父或者功法书。在修炼中有走火入魔的风险,在历练中有被人杀死或者打伤打残的风险。成为强者后也有可能被其他强者杀死或者打伤打残,甚至死在无名小辈手里。一个能活到70岁的强者,表示这位强者肯定属于泥鳅一类的人物。为了加快修炼速度,还要采用嗑丹药,找带灵气的宝地等,这些东西都要靠银子来解决。”

妖妖问:“什么是有招?什么是无招?无招胜有招是什么意思?”

赵老三回答:“招式指的是固定的套路,也就是固定的动作组合。有类人的说法是:把所有招式融会贯通,挥洒自如,随心而动,就是无招。我认为不是这样的。”

“从打架者相隔的距离上,可以把打架的分成2类。一类是2人隔一定距离面对面,对冲,靠近到一定距离后,出手攻击对方,防御或者躲避对手,再拉开一定的距离转身再面对面。这个称为一个回合。这种打架有停顿,可以把打架者的出手一次,称之为一招,但是实际打架中打架者不可能只攻击,不防御躲避啊,并且身形还在不停的转换和移动。招式这东西不好描述。”

“还有一类打架,双方间隔的距离不远,在攻击范围内,双方相互黏在一起的,双方都在不停的移动,走位,攻击防御是连续不断的,没有停顿的,你说一招也行,说十招也行。要强行把打架者的整个出手过程分成招式,没有意义。”

“真正的打架,双方你来我往的速度快的很,出手就在01秒到02秒之间;你看到对方用手拔刀,你才反应过来,要打架了,我也要做准备了,要拔刀了;你已经慢了,你死定了;更不要说观看对手招式还要辨析对方出什么招式,再决定自己用什么招式,更是死了都没有觉悟。”

妖妖问:“没有了有招之说,当然就没有无招了,更没有无招胜有招了。”

赵老三回答:“固定的套路或者说固定的动作组合是表演或者练习的时候用的,真实打架,主要靠感知。比如你进一家饭馆吃饭,进门就感觉周围的空气不对,有压力或者杀气,这些压力和杀气可能是针对你的,也可能不是针对你的。你肯定会马上警觉,做一些准备;如扫描饭店里的情景,判断继续进去还是退出,拔出武器或者暗器,或者抢占制高点。比如你在一家饭店正在吃饭,一切很正常;进来了几个客人,你立即感到紧张的气氛出现,虽然不知道这几个人是不是针对你的,但是你肯定做好各种准备预防。”

妖妖说:“我明白:打架时候,有备和无备是天壤之别。”

赵老三说:“打架产生绝大多数时候是突然而起的。你正通过一巷道,感觉不对,一边左右四顾,一边进行判断,退回或者翻越傍边的墙绕道而走;如果没有这种感觉就会进入对手的埋伏圈,被前后堵截,射成刺猬。2伙人或者2个人正在谈话或者谈判,感觉不对,立即撤离,对手的手已经放在武器的把手上了或者对手的援军已经在堵你的后路了。如果双方的武学修为差别太大,感知的作用就不明显。感觉到有人要向你动手,让你预先做好准备,这是感知的辅助作用。”

赵老三最后强调:“感知不是百分之百准确,但是必须相信你的感知。”